来自申银万国的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 玉——来自亚马逊的电商启示录》 中外电商的环境差异 不利: 美国等国家第三方物流体系非常发达,客 观上支持电商的发展。我国第三方物流体 系落后,物流成本非常高。 亚马逊起步切入点是书籍,美国图书销售 价格贵的出奇,亚马逊保持 20% 以上毛 利率。而国内的苏宁、京东、易迅等切入 点是家电和 3C 产品,毛利率不高,当当 切入点是图书,但是国内图书价格也不 高。再加上频繁且愈演愈烈的价格战,市 场竞争环境恶化,导致大家都在低毛利水 平竞争。 亚马逊在美国受到政府税收和立法支持, 目前网购给予免税政策。 中国政府口头支持网购发展,但缺乏实际 的支持动作。网购的仓储土地审批也不容 易拿到,因为网购赔本赚吆喝的模式不能 贡献税收,而且审批者多是“不差钱”可能 很少网购的公务员。此外,我国网购缺乏 法律层面的保护和支持,很多方面具有不 确定性。 有利: 美国电商起步的商业环境是在扁平化结束 之后,在此基础之上的崛起难度较大。而 我国电商起步时市场环境较为原始,仍存 在多级批发、区域分割,国内电商可以通 过削减销售层级、跨区域销售等手段赢得 消费者并获得更快增长。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Made in China”代表着我们有一个巨大的供给市 场,拥而作为人口大国,我们有众多消费 者正需要这些优质低价的商品,具有广阔 的需求市场。 与外国地广人稀不同,中国人口密度较 高,适合电商的发展—同一个物流中心所 能覆盖的人口就越多、物流配送的效率就 越高、单次配送的成本就越低。 内功差在哪里? 电子商务蓬勃发展,无数电商企业都在试 图复制亚马逊的模式。但很多只是学到了 外表,而无法学到内在,究其缘由,我们 认为根源在于无法“真正站在客户的角度 去从事运营(obsess over customers)”以及缺乏“长远考虑(think long term)”。 其一,物流。 我们已经有清楚的概念,亚马逊的物流费 用率只有9% 左右,远低于国内电商 13% 左右的水平,这直接导致了二者盈利与亏 损之别。每一家励志成为中国“TOP X”的 电商都在花钱建设物流体系,但在中短期 内承担高额的费用压力和现金流压力,也 许不少公司根本熬不到“黎明”。 其二,挖掘用户需求。 亚马逊对用户的关注不单单体现在把“用 户至上”的口号写在每年的“致股东的 信”里面,而是运用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 理技术、以及各种高超的技术手段去实现 这一点。举例来说,亚马逊像一个“很懂 你”的朋友,能不断地引导你消费,但类 似推荐功能,国内的的电商也都有,不过 推荐的大都不能触发你购买的欲望。这背 后体现了对于消费者需求挖掘能力的巨大 差距! 其三,创新。 除了无休止且不断升级的价格战之外,国 内电商唯一的创新之举就是引进更多的品 类,从卖书卖家电、变成卖各种百货。反 观亚马逊,在卖书的时候,发现可以卖电 子书,又因为要让读者有一个更为方便的 阅读方式,所以推出了自家的 Kindle 电 子书阅读器,随后又围绕 Kindle 发展了 KDP 服务,进而改写了整个出版行业的 结构版图。亚马逊是不断在围绕客户需求 进行一个接一个的、无止境的创新。 其四,对产业链的控制。 亚马逊在做电商的时候,围绕网购的整个 链条进行延伸,用 FBA 增强了对整个网 购物流体系的控制力、用 KDP 实现了对 整条出版产业链的控制力、用 AWS 云计 算平台增强了对整条互联网产业链的控制 力。国内的电商刚刚起步,目前能做到的 主要是扩大销售规模、这样巨大的采购优 势能够获得供应商在价格和成本上的优 惠,并且利用买断、独家销售、OEM 贴 牌等方式增强自身的差异性和话语权。 其五,技术。 国内电商更注重广告和营销而不是技术和 研发。广告和营销能够快速产生效果,销 量和收入能够短期内看得到,而技术研发 的正面效应无疑多在长期才能体现。 在“长和短”的取舍中,我国电商毫不犹豫 的选择了短,因为来的快,快了才能从 VC、PE 圈到更多的钱,这是由其“投资 驱动”而非“盈利驱动”的商业模式决定 的。正因为技术实力上的差距,因此在数 据分析与处理、挖掘用户需求、创新等方 面才难以有令人满意的表现。 国内电商有“电商基因”吗?是什么? 分析电商有一个绕不过去的名词,即“电 商基因”。一旦有传统零售公司开始上线 运营,就会有人质疑其缺少“电商基因”, 怀疑其做电商肯定难以成功。这样,电商 基因就成了“纯电商”们的专利,似乎只要 是没做过线下的、直接做电商的,都拥 有“电商基因”。 报告认为,认识“中国的电商基因”存在如 下误区: 其一,颠覆传统的烧钱意识。 传统的零售商及其管理者认为商业必须要 赚钱,不赚钱的生意肯定活不下去。但, 获得风投的新型电商不是这个玩法,融资 ——销售规模扩大——再融资——再扩 大”,在这个新的循环中,一方面超出了 传统线下零售商及其经营者的惯性思维 (被斥为保守、落后思维),另一方面也 助长了线上零售经营者“继续烧钱、烧更 多的钱”的意识。 其二,超出想象的广告投入。 传统实体零售商是“盈利驱动”模式,花的 钱都是自己辛苦赚来的,电商们是“投资 驱动”,本身就不靠赚钱,而且花的也不 是自己的钱。而且事实证明,在“韩寒的 凡客体”、“京东的男人帮”、“易迅的闪电 送”这些经典的广告拉动下,销售额都有 突飞猛进的增长。姑且不论对错与否,从 结果上看,电商们又成功了。 其三,盲目追求的客户体验。 电商们明白,现阶段,只要客户喜欢,再 难、再亏钱的事情都可以做。举例而言, 客户们很追求送货速度,不管什么商品都 要越快送到越好。外国很多电商也是2-3 天才送到,否则成本收益比不划算。但谁 对谁错姑且不提,从结果看,送货越快的 电商消费者口碑就越好。 其四,国内的电商们只关注物流、把物流 作为唯一重要的事情、作为唯一制胜的法 宝(其逻辑是:价格战谁也避免不了、必 须打,毛利率就上不去。 广告还得继续投入,费用率也就下不来, 那么唯一能够下功夫的就是物流),这个 就有问题了。其实,从亚马逊的成功经验 中我们可以看到,脱颖而出不光可以靠物 流,还可以通过创新、强化技术、深入挖 掘消费者需求、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等手 段实现。 为什么不从这些角度去下功夫呢?一、缺 乏战略眼光,意识不到;二、太难,也想 创新但是不知道怎么创、也在挖掘需求但 是难以深入、想提高技术但是不会…… 三、短视(不是 think long term),投资 物流中心的效益看得见摸得着,建成一个 其效果立竿见影,而创新、技术什么的要 花费太长时间去积累,谁等得起? 电商未来的格局是什么? 作者认为,中国的市场容量完全可以容纳 不止一家电商,两家或者3-4 家电商巨 头“有差异的共存”是很有可能的。即使京 东上市也并非宣布“苏宁的死刑”。无论从 市场空间容量来看、还是从消费者顾客群 体来看,未来整个中国市场不一定就是一 家电商独大的局面,同样的大型综合类电 商可以有不止一家。而且,如果考虑到企 业自身在发展中会不断做出差异化的调 整,未来中国市场容纳3-4 家规模上千 亿、甚至2-3千亿的电商完全有可能。 http://news.cnblogs.com/n/148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