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珂《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12日 09 版)
蔡华伟制图
竞争在规范
手机淘宝更活跃,价格战有所降温
今年“双11”的电商销售,表现出一些新趋势。
手机淘宝更加活跃。得益于移动支付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今年“双11”购物节手机淘宝更加活跃。11月11日,手机淘宝整体支付宝成交额53.5亿;单日活跃用户达1.27亿;手机淘宝单日成交笔数达4518万笔,交易笔数占整体的24.03%。
从最终交易数据上来看,截至18时30分,浙江省的成交额高居榜首,其次是广东、江苏。店铺成交方面,有多家店铺成交过亿,包括小米旗舰店、海尔旗舰店和罗莱家纺、杰克琼斯、骆驼服饰和优衣库等。
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与往年不同,今年“双11”,价格战的火药味明显淡了,商家的竞争更加规范了。面对这份巨大的市场蛋糕,各大电商企业更专注于推出最适合自己的优惠计划招揽客户,也都取得不错的表现。
“‘双11’正慢慢过渡到全行业开放参与、普遍受益的一个购物节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表示,电商行业快速发展吸引过来的顾客群体,最终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
电商在成长
改变购物习惯,营销更加精准
“‘双11’的火爆成交额,一部分原因跟电商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认为。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传统的零售业态比如百货商场等,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而电商作为零售行业的新业态,得益于成本低、价格低的优势,对传统零售业态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
“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有了一定积累,最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购买习惯。”杨青松说。
对北京市海淀区一家IT公司的员工邵磊来说,在11月10日晚上熬夜购物,已经成为连续几年的习惯。今年11月11日,他在天猫平台的消费就有1万多元。
“对我来说,熬夜买东西不只是简单地为了省钱。”邵磊说,淘一件自己喜欢又实惠的物品,本身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认为,“双11”的巨额成交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居民消费潜力。“我国居民消费潜力很大,但一直需要一个释放口,‘双11’购物节就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这么一个角色。”
赵萍认为,电商平台的低价营销手段,成为撬动居民消费潜力的一个重要杠杆。“双11”之前很多天,各大电商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向消费者传递“‘双11’期间价格足够优惠”的信息,这对消费者尤其是价格敏感型的消费者吸引力非常大。
另外,与以前相比,电商平台的营销更加精准化。有的电商平台已经可以通过每个客户在网上的消费,判断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从而准确地推荐所需要商品。这种精确的营销手段,可以更好挖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
零售在转型
线上冲击线下,最终有望融合
“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对传统线下零售的冲击还是非常大的。”赵萍认为,电商吸引的消费群体中,有一部分是开发出来的新需求和新消费,但从线下渠道分流过来的部分也不小,这对传统零售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一份调研显示,2012年以来,零售业发展增速明显下滑,这一态势在今年并没有得到改变。
杨青松认为,作为零售行业的新老两种业态,线下和线上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从零售行业的发展过程来看,每次新业态的诞生,都会使老业态产生比较大的冲击,但最终结果还是会融合发展。
面对电商冲击的压力,传统业态更加积极地实现转型:一方面,传统业态强化供应链能力,打造高效的物流体系。
另一方面,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目前,以苏宁、银泰、大润发、步步高等为代表的企业,已向互联网发起了进军。根据中国连锁协会的统计,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已有60多家开展网络零售,经营网店数量超过70家。
今年“双11”期间,银泰商业集团重装升级天猫网店,线下35个实体店相关资源支持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进一步完善消费者体验,积极转型也取得不错的回报。
“总的来说,‘双11’的火爆成交额或者说是线上业态的快速发展,对不少传统零售模式来说应该是一记警钟,催促着从线下转到线上。同时,很多线上企业也在积极发展线下业务,最终发展为线下和线上的共荣共生。”赵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