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平安建设到“末梢”

《人民日报》2013年05月22日 17版 记者 徐 隽

  宝鸡市交通指挥控制大厅。  资料图片

  西安市临潼区旅游部门在受理外国游客投诉。 资料图片

  平安,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前提。近年来,陕西省以打牢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把平安建设延伸到“细枝末梢”为重点,为全面建设西部强省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逐年稳步提升。

  今年“五一”假期,记者来到陕西,探访平安建设的实践和启示。

  火车站“十大乱象”消失了

  到达陕西的第一站是西安火车站。“五一”假期,来陕西的游客络绎不绝。和几年前记者到这里时的感受截然不同,没有了脏乱差,没有了黑车司机拉客忙,没有了吆喝声,站前广场上人头攒动却秩序井然。两个警察脚踏“风火轮”,风风火火地从记者身边驶过。

  “前些年,游客经常遭遇‘碰瓷’敲诈,很多人是高兴而来、沮丧而归。”记者说明来意后,保兴饭店总经理尹正英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过去在火车站常见的敲诈勒索现象:“那时,广场上有30多家玉器店,看起来挺正规的,但游客进门后,都要经过一个狭窄的通道,一不小心,一件玉手镯就会被‘碰到’,掉在地上摔成几块。商家非得让赔,少则两三百,多则两三千。其实,这都是不良商贩搞的鬼,手镯上拴了线,看见游客走过,一拉,便摔在地上。”

  “游客不报警吗?”记者疑惑。

  “哪儿敢啊!一出事,几个彪形大汉就围了上来,赔了钱,商家把游客一路‘护送’上火车,送走。”尹正英说,治安环境不好,很多人是敢怒不敢言。现在好了,一家这样的黑店都没有了。

  变化是怎么发生的呢?

  在站前公安分局,副局长梁永康向记者介绍了西安市整顿火车站秩序的经过:“前些年,网友总结了西安火车站的‘十大乱象’:‘小偷、碰瓷防不胜防’、‘黑心旅馆宰客多’、‘旅游专线拉客忙’……这些顺口溜,我们听在耳里,急在心里,西安是陕西的门户,火车站是西安的窗口,如果火车站的秩序管不好,不仅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而且损害古都西安和旅游大省的形象。”

  从2010年开始,西安市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十大乱象”进行整治:民警沉入一线,24小时不间断巡逻;成立综治委、管委会,整合协调公安、工商、税务、城管等,加强对站前秩序的整顿……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西安火车站“十大乱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安全有序、清洁文明的站前广场。

  “宝鸡的出租车可不敢抢”

  著名的法门寺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坐上前往景区的出租车,记者与的哥聊了起来。

  “夜里敢不敢跑长途?”记者问到。“以前哪儿敢啊!”的哥滔滔不绝,“前几年,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的案件时有发生。后来,公司给统一装了GPS定位系统和报警装置,如果遭遇歹徒,一按按钮,公安就知道这车出事了。”

  的哥说得没错。据宝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超介绍,2010年以前,全市抢劫伤害出租车司机案件年均发生17起,通过安装GPS定位系统,发案量逐年下降。2011年发生5起,全部通过GPS轨迹和视频监控相结合破获;2012年实现零发案。“现在,犯罪分子都知道了,宝鸡的出租车可不敢抢。”黄超说。

  这是宝鸡市建立十大防控网络、十大侦控系统、十大研判机制,实现立体化防控的一个侧面。“运用覆盖于城市各个角落的信息化‘蛛网’,公安机关打防控的战斗力显著提高。”宝鸡市公安局副局长刘晓中举例说,车辆进入宝鸡的各个卡口,系统会自动拍照,获取高清的车牌信息和驾驶员图像,并与公安部数据库比对,如果是问题车辆,将自动弹出报警;在社区,如果发生破窗、翻越围栏等情况,视频监控系统也将自动报警。这些智能化技术手段,将治安人员从枯燥的盯守监控中解放出来,变案发后回看海量的视频为实时掌握突发警情。

  防控、侦控、研判的“三‘十’体系”相互交织,形成了深度联查的强大优势。“2011年6月4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凤翔秦公六号陵园被盗,我们将卡口视频信息、电子信息与旅店业信息、地域性犯罪信息相对应,用计算机自动分析,确认了犯罪嫌疑人,抓获了一个12人组成的涉及三省的盗掘古墓犯罪团伙。”宝鸡市公安局防控办主任魏涛说。

  “大檐帽动起来、红袖章飘起来”

  “大檐帽动起来、红袖章飘起来、警示灯闪起来”,这是记者在陕西多地采访平安建设时,经常听到和见到的。在科技发达、警力专业化的今天,强调“红袖章飘起来”,还有现实意义吗?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陕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安东说,“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平安,就不能把工作停留在大面上,停留在社会治安总体向好上,而应该深入推进,打通平安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基层基础无缝对接。激活平安建设的基层细胞,真正做到减少发案,甚至不发案。”

  最近,陕西省政法系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其中重要的内容是发挥网格化巡防的作用,调动社区治安协管员、中心户长、治安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多层面的巡逻巡防、邻里守望,使城乡居民社区、村成为有效防范、实时防控的平安家园。为检查平安建设各项措施落实是否到位,陕西省还建立了暗访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制。

  这种专业力量与群众力量相结合的做法,在平安陕西建设中随处可见。西安市临潼景区众多,车多人多,不少人打起了游客的主意。“我们组织‘红袖章’志愿者,既可以疏导交通,又可以盯防小偷小摸,还可以服务游客,一举三得。”临潼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孙永涛说。

  西安市还将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或司法助理员)组织动员起来,形成“三官一律”进社区(村)的长效机制。目前,已有176个街道(镇)、782个社区、3030个行政村建立“三官一律”群众工作室3552个,派驻“三官一律”4204名。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法官李明联系世家星城社区,她的姓名、联系电话印在了展板上,在社区主要地段公示。“打一个电话,就能获得专业的法律咨询,群众很高兴。”李明说,一些群众对法院的判决有意见,找到她,经过她的耐心解释,获得了理解,“这比自己去讲判决如何公正有效得多。”

  冯光廷是居住在这个社区里的一名退伍少将,深得群众信任。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冯光廷调解工作室”,群众有困难,都愿意找他。“现在做群众工作,还可以得到‘三官一律’的法律指导,掌握了法律知识,更有说服力了。”冯光廷说。

  在对社区居民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大檐帽”、“红袖章”在社区出现频率的提高,群众的安全感也随之提高。“以前社区里出现小偷小摸的现象,大家都不敢制止,现在不怕了,有‘红袖章’巡逻,再有小偷,我们也敢逮他个正着。”居民张大姐说。

  “安全感提高带来了正义感提升,凝聚了社会正能量,形成了良性循环。”陕西省综治办主任王永明说。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