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基层干部·大家谈:干头与奔头,如何拓展

《 人民日报 》( 2013年07月09日   17 版)

  美堂绘

  数据来源: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基层干部工作辛苦,常常是“5+2”、“白加黑”,但待遇却不高,甚至有的基层干部一个月只能拿几百元钱;他们的晋升空间也很有限,有的甚至在同一个岗位干上一辈子都得不到提拔。如何让基层干部看到倾情服务的干头与奔头,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本期就此话题展开讨论。

  ——编者

  直接跟百姓打交道,最能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

  把百姓的希望当“奔头”

  最近,我们镇的很多村都在搞平原造林,村里人谈论最多的就是征地的补偿问题。补不补,怎么补,各家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为这事儿,村里的干部、镇里的干部一遍遍往群众家跑,一遍遍解释政策,经常饭顾不上吃,水顾不得喝。通过包村干部细致耐心的讲解,不少“钉子户”打消了疑虑,转变了观念,工作也得以顺利推进。很多村民还感慨:也不是自己家的事,这些干部不知道图什么,哪儿来这么大劲头?包村干部回答:把老百姓的希望当“奔头”,干事情自然就有“劲头”。

  经常听人说:基层干部苦,干工作全靠一张嘴、两条腿;基层干部累,上班时间是“5+2”、“白+黑”。但是,基层工作却另有一番乐趣,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最能体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最能感受老百姓的苦辣酸甜。只有把老百姓的幸福当成自己的幸福,把老百姓的“奔头”当成自己的“奔头”,才是真正的与群众目标同向,也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部想着群众的“奔头”、成就群众的“奔头”,群众有了“奔头”,干部的“奔头”也就自然不远了。

  北京通州 李欣

  当下有干头,未来有奔头

  让下面一根针粗壮起来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对村干部的形象说法。大家都知道,村干部工作很辛苦,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进步空间小。走出这一困境,就得让他们既有干头,也有奔头。

  有干头,就是要让村干部有“干”的资源和能力,通过不懈努力,得到群众认同。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2008年以来,酉阳县从县四大班子、县直各部门中选派党员领导干部到270个村担任第一书记,为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供充足的行政资源、项目资源和人脉资源,助推村域经济发展。有干头,就是要让村干部有“干”的抓手和载体。现实中,村干部往往停留在“干”的层面,在“谋”上还亟须加强。针对这一问题,县里专门制定了村干部管理办法,要求村干部制定任期村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报乡镇政府备案,让村干部“干”有蓝图。

  让村干部干得好,就得让他们有“干”的权益和尊严。村干部工作点多面广,难免得罪人,确有一些人利用网络混淆是非,“抹黑”村干部,致使很多人没有当村干部的荣誉感,很多优秀同志想当村干部也望而却步。因此,必须建立维护村干部正当权益的保障机制,让蒙冤者能澄清,让造谣者受惩戒,让村干部干得有尊严。

  有奔头,就是要通过不懈努力,得到组织认同。落实村干部经济待遇,让他们经济上有“奔头”。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完善村干部工作报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以及离任补贴等保障制度,让村干部收入有保障、退后有所养。同时,还得落实村干部的政治待遇,让他们政治上有“奔头”。一些地方定期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拔乡镇副职领导干部,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在村干部的人文关怀方面,也要让他们情感上有“奔头”,建立一种“感情上亲近、工作上帮助、生活上关心”的关怀机制,提高社会对村干部的认同感。

  重庆酉阳 陈勇

  基层天地宽,就看你肯不肯钻

  从身边每件小事干起

  我是一名基层的选调生,在街道从事计生工作。第一次到县里开会时,整个会场就我一个男同志,万花丛中一点“绿”,众人“聚焦”,我开了全省先河。刚开始觉得憋屈和丢人,以前的同学也替我鸣不平,认为我研究生学的是法律,与计生工作不搭界,没啥“干头”。

  老书记洞若观火,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基层天地宽,就看你肯不肯钻。“干头”是务实干出来的,“奔头”是用奔劲闯出来的。我懵懂点头,抛弃杂念,静心做好眼前小事。自从有了男同志,计生科里的重活累活终于一扫而光;邻里大妈有纠纷了,也有人能勇敢地往前“冲”了;就连一直空闲的计生信息系统管理软件,在我的改进和辅导下,也人人会用,全员“信息化”了。以前要不断地走街串巷整个辖区找情况,现在大妈们开始微笑着与我打招呼,主动告诉我流动妇女和儿童情况。慢慢地我发现,我融入了这方小天地,整个身心都系在了这些可爱的人身上。我深切地感受到,在基层工作,越是扎实肯干,专注于事情本身,我的心胸越是宽阔和舒畅。后来,我手头工作逐渐增多,文字材料、工会活动、棚户区改造、拆迁维稳……专注于事了,内心充实而轻松,认真干过的事也越来越有“嚼头”,自得其乐,“滋味”十足。同事看着坐不住了,说看你那干的劲头,我们也要多干点“享受享受”。

  前不久,我调到县委工作,同事来祝贺、街坊邻居来依依不舍地与我告别时,我才终于明白了老书记那朴素而深情的话语。奔头不是目的,而是动力,在基层,群众的微笑就是我们最大的奔头;干头也不是手段,而是干工作该有的本真状态。只要安下心来,专心致志,迷恋至深地工作,从每一件身边的小事干起,就能让“干头”之花开遍每个工作岗位,“奔头”的果实丰硕累累!

  湖北武汉 陈雄波

  搭建成长平台,开辟进步通道

  “泥腿”干部也要有春天

  小黄是名大学生村官,也是朋友圈内有名的“考试族”,不论是公务员招考还是事业单位考试,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以后再也不只顾考试不顾工作了,根本的还是要把本职干好。”最近一次私底下聚会,小黄坦承,“待遇低、空间小,以前只是把村官工作作为权宜之计和跳板,这也让自己在基层呆了几年几乎没学到什么。”

  在交谈中我了解到,他的态度之所以发生如此大变化,除了与自身认识提高有关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学生村官成长平台的不断拓宽。最近,他所在的县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政策: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定向选拔大学生村官进乡镇班子,大学生村官进村班子退休后还享受事业单位正科待遇……

  通过这个事,我深深地感受到,要让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广大基层干部安心扎根基层、服务群众,根本的还是要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让他们看到希望,让他们觉得有奔头、有盼头、有劲头。

  现实生活中,类似于小黄这样热衷于“考碗”的大学生村官并不鲜见;同样,当初满怀干事创业的激情与热血选择村官岗位的有志大学生村官也不在少数。但由于不少地方对大学生村官成长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保障措施,一些有志在基层“大干一番”的大学生村官在“沉下身子,耐住寂寞,守住清贫”后却只能落得“走人”的局面,不免让大学生村官偏离了其存在的初衷。

  要让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基层干部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光喊口号不行、光凭激情也难见长效,关键是要有制度保障和支撑。比如要逐步建立健全面向基层的干部选任机制,探索适合基层特点的干部待遇保障机制以及出台扶持基层干部带头创业引领致富的综合配套机制等,只有释放出足够的政策红利,包括大学生村官在内的“泥腿”干部才能看到扎根基层的希望,迎来成长发展的春天。

  浙江宁波 卢文华

  给社区工作者以更大发展空间

  打破不合理的“天花板”

  2009年夏天,我儿子大学毕业,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尽管他细致认真的性格受到了居民的喜爱,但繁忙琐碎的日常工作让加班成了常态,每月1000多元的工资都还不起房贷。在与他的交流中,我感到使他愈发麻木和消沉的不是当前境遇,而是看不到这份工作带给年轻人的阳光和希望。的确,由于缺少相应制度,有许多优秀的社区工作者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退休。2012年夏天,市里在公务员招考名额中拿出了一些职位面向优秀社区工作者定向招录,在基层摸爬滚打的积累使儿子得以顺利考取了街道办事处公务员。

  儿子所在的那个群体常常被称为“小巷”管家,但却往往是“政治上没想头,经济上没干头,保障上没靠头”,但他们对基层、对群众有朴素的感情,蕴藏着推动工作的正能量。也许他们确实需要基层一线的敲打和历练,需要汲取基层群众的方法和智慧。但我认为也应当给他们适当的发展空间,打破制度束缚的“天花板”,让他们更好的凝聚正能量。

  基层一线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和事业发展的依靠,是党和政府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其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多在这里。基层干部队伍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党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否。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正着想社区干部,就应当多从出口制度的设置、保障机制的出台、使用周期的延长上多予以考虑,拓宽基层干部晋升的空间和渠道,热情肯定、格外珍惜他们的干劲和干头,创造条件给他们以希望,就会使其在希望中工作,愉快而出彩,创新而有为。

  山东青岛 王刚

  岗位认领、双向选择,激活一池春水

  干头来自“想”头

  以往在乡镇,干部工作分配往往是领导说了算,干部自身没有发言权,这就造成部分干部,干的不是自己想的,给你干的又不愿干、也不会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干部的积极性。

  今年,我们在部分乡镇试行岗位认领、双向选择制度,即各地根据实际将岗位分成农林技术推广、综治矛盾处理、文书综合组织、住村为民服务等岗位,乡镇干部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等进行针对性认领,乡镇党委再根据个人认领情况,结合岗位适应性进行合理分配。并根据岗位的职责和任务的不同,合理设置奖金,打破大锅饭,让干多干少不一样,使会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得到激励。这一制度的试行,有效激活了乡镇干部队伍的干事热情。如老干部认领了住村岗位,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干得如鱼得水;年轻干部认领了办公室岗位,待人接物、写作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部分想挑战自我的同志,挑选了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通过自我加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我们镇的干部小林刚来时领导分配他做会计,但是由于不懂业务,出错较多,经常挨批,心里经常抱怨,牢骚满腹,工作毫无生气;今年通过岗位认领,他根据自身交际能力较强的特点,选择了综治矛盾处理岗位,做起了乡里的“老娘舅”,干劲十足,做得游刃有余,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干头源自“想”头。乡镇在用人时,要因事设岗,用人之长,尽最大可能根据干部的特长和所盼安排适合的工作,帮助他们“自我实现”,并且发挥潜力得到“自我成长”。一方面实现人才结构的优化,使乡镇干部干得顺心舒心;另一方面,让真正有能力、有实绩,正直公正的干部有干头、有盼头、有奔头,充分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

  浙江景宁 周奇斐

  “交心会”了解解决基层干部诉求,纾解不良情绪

  “高兴”比“高薪”更重要

  前些天,在区委组织部工作的朋友告诉我,以前,经常有基层干部跑到组织部去诉苦,埋怨工作中辛苦无人看见、委屈无处倾诉、成绩无人肯定。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专门建立了“交心会”制度。“交心会”即“交流谈心会”,每月举行一次,报名即可参加。与传统的“我讲你听”一类的会议不同,基层干部是“交心会”的主角。他们可以在会上自主发言,分享工作经验,讲述工作苦衷,提出意见建议。而作为主办方的组织部,为让与会者畅所欲言,便不派领导参会,只安排工作人员收集意见建议,整理后再统筹落实。朋友说,通过“交心会”,他们了解并解决了基层干部的很多诉求,也纾解了干部的不良情绪。基层干部心里高兴了,诉苦的少了,干工作比以前更有劲了。

  这让我认识到,对基层干部来说,“高兴”可能比“高薪”和“高位”更重要。基层干部大多来自基层,对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相对于物质上的需求,他们可能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和心理上的认同。有的干部觉得工作没奔头,不是对待遇或职位不满意,而是因为感觉不到组织的关心和支持,缺少了归属感、存在感和成就感,进而丧失了斗志。

  基于此,上级部门特别是作为干部之家的组织部门,应注重从“心”了解基层干部,多关心他们的想法,多体谅他们的难处,积极采取措施,确保他们的苦闷有发泄之处,困难有解决之途,让他们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心情舒畅地工作。

  重庆巴南 侯迪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