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5月26日 作者:王权
从2008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利用微博作为竞选工具大获成功始,微博第一次真正进入大众视野。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则以新浪网2009年8月推出的“新浪微博”内测版为标志。
微博之“微”在于其信息发布限制在140字以内。微博被网友昵称为“围脖”,力量却并不微薄。
这一方面缘于数量的扩张。据新浪网发布的《中国微博元年市场白皮书》称,截至2010年底,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账户数将突破6500万,2011年将突破1亿,2013年国内微博市场将进入成熟期。
另一方面则产生于它的先天政治性。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曾通过微博征集网络民意,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博客人气高居该国第一。德国总理默克尔、伊朗总统内贾德均开通了个人微博,甚至连形象一向保守的英国王室去年也开通了王室微博网站。在中国,微博发展沿袭了“微博问政”与“微博维权”两条路径,区别在于一个是自上而下,另一个是自下而上。前者较早进行尝试的是“微博云南”和“桃源县人民政府”,此后广东省各级公安部门集体开通微博,并被网友们称为“微博110”。后者的标志性事件是2010年江西宜黄事件中被网民称为“女厕攻防战”的微博直播,掀开了公民维权的新篇章。
微博本身带有一种天生的“传播欲”,它妥贴地结合了web2.0时代的科技,用每一条140字以内的信息模糊了上网者的身份,直接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的生产呈现井喷状态。微博内容与社会现实粘连度极高。微博用户往往会将现实中无法得到表达的意见在微博上发布出来,特别是对于一些热点的“公共事件”,微博更是成为人们参与热议、争论的发声场所。当片段式话语和广为社会关注的事件取得某种内在的关联时,信息的制造者就会迅速转变成信息的传播者甚至是评价者,从而产生一种新型的话语形态。正是通过“微博直播”,许多公共事件得以在这里展现,各种事实、观点甚至非议都在这里彼此较量、碰撞、融合,形成一个个网络中的舆论场。
微博拥有天然的草根性,它能为聚在一起参与共同话题的陌生人提供充分互动的话语平台。其用户大部分都为普通民众,报道的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流露的都是真实情感,很容易引起用户群体的共鸣。因此,线上线下的互动以及网民声音的共振往往会使舆情呈现倍增效应,使得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直接转化为公共议题,从而推动政府对公共问题的高效解决,促使公共政策与民意取向汇流合一。这种“微博直播”中的民意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事实的真实面貌,不仅对实体社会中的公共权力形成监督,对公共舆论存在正面的引导作用,也对公民维权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效应。
在微博时代里,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人媒体”,个人话语权也得到了充分尊重,然而我们并不能借此认为“微内容”带来的“微革命”只有积极效应。相反,在这种微博“热”面前,我们更应该冷静看到其另一面。
首先,就微博上个人发表的言论而言,其真实性依然难以得到确认。用户在发布或转载信息时通常都带有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少去深思熟虑或细嚼慢咽。加之微博对用户的发布状态没有过多限制与要求,用户表达时会更加漫不经心。这种状态往往导致用户的表达缺乏节制,面临着言论失范的风险。这也是微博内容遭受质疑的最为重要的原因。
从微博诞生之日起,流言与谣言便与其如影随形。无论是“金庸去世事件”,还是“朝鲜战胜巴西夺取世界冠军视频”,都证明微博本身的低门槛性导致每一个“博友”都可能成为新闻的“第一发言人”。经过涂抹润色后的信息,又可能使得公众成为谣言的“二传手”。在此过程中,许多传统媒体也形成了路径依赖,仅仅依靠微博上的信息来源,未加核实便加以报道,加快了新闻报道碎片化与平面化,在提升其可信度的同时也延长了虚假信息的生命周期。
其次,从“我爸是李刚”到“上海胶州路火灾”,微博公共事件均由最初的理性讨论逐步演化为带有娱乐化倾向的调侃、挖苦甚至盲目的叫嚣。公共事件之所以会呈现娱乐化倾向,直接诱因在于信息传播秩序失衡,主要表现为信源开放度、信道畅通度和信息的保真度都不高。对于此点,不应一味苛责受众的媒介素养,而应从信息透明度等多方面加以提升。
再次,微博过度关注个人隐私,甚至不惜假公众利益之名。作为一种公共传播的私人媒介,微小的个人事件特别是名人的个人生活、情感事件都可能会被微博用户曝光。这种情形不仅发生在“郭富城熊黛林隔空传情”事件中,也发生在“微博直播捉奸”等事件中。近期河南省“微博打拐事件”中,在网民集弱者之力推动被拐儿童回家的同时,也有人提出随意拍照并在网上公开可能侵犯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和肖像权,伤害乞讨者的尊严。可见,微博直播与个人隐私之间存在着一个饱受争议的灰色地带。
微博大大拓展了社会话语空间,直接推动了信息的自由流通,也消弭了社会转型期社会话语权和信息传播权的集中化状态,草根阶层通过微博得以介入到公共事务中,大大提高了公共参与的可能性。同时,微博内容的协同生产方式,也打通了用户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使得交流越来越接近“传通”境界。总之,微博既带来了言说的自由,也带来了言说的空虚和能指的泛滥。我们身处微博热潮中,应冷静思考真实与谣言的边界、隐私与公共性的边界、理性围观与集体狂欢的边界。唯此,才能做到狂欢有限度、谣言应杜绝、恶搞有底线,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公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