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理统计方法探索青少年理想的结构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月19日第597期 作者:姚本先 周宵

【核心提示】为了能够科学地探究理想的结构,深入研究理想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有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借助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探索。

理想是个体根据现实对未来美好状态希冀的心理状态,是社会需要向自我需要转化的结果,反映并超越个体现实的需要,其一经产生便立刻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充实、指导、激励和规范作用。正是鉴于理想对个体发展的这种重要性,以至有学者认为“一个没有理想、抱负、目标的生活实际上是空虚的、没有意义的生活”。

理想并非空幻的、毫无根据的想象。它是在实践之前,人脑对实践对象的超前加工而形成的图式,实践对象不同致使其结构呈现多元化。以往的研究根据理想的主体,把理想划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也有学者根据理想的内容,把理想划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还有学者从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及性质角度,把理想划分为可实现理想和不可实现理想、积极理想和消极理想。虽然这些划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理想的结构,但是划分依据的科学性较差。为了能够科学地探究理想的结构,深入研究理想形成的内在心理机制,有必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借助科学的方法对其加以探索。

根据已有理论提出假设

班都拉的三元交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由个体、行为和环境三者交互作用的结果。这里的个体包括身心相统一的自我,行为主要是个体的行为活动,环境则包括个体的内在环境和外在环境,此三者的交互作用决定一个人的发展。首先个体需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和身体体质,这是一个人发展的前提。另外,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客观对象的需要是人的理想形成的前提,而个体的发展则需要对心理和身体有所要求。同样,在行为方面,由于当代人的行为主要是在家庭、学校、工作及社会环境中发生的,由环境影响个体行为活动的基本理念可知,人们在家庭环境中的行为主要是家庭生活活动,在学校则主要表现为学习活动,在工作环境中主要表现为职业活动,在社会环境中主要表现为社会活动。由于理想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因此环境不同其形成的理想将有所区别,可以认为在家庭生活中产生的理想主要是生活理想,在学校中形成的理想主要是学业理想,在工作环境中形成的理想主要是职业理想,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理想则主要是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

根据班都拉的社会认知理论,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可以将理想分为道德理想、身体理想、学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六个维度结构。为了证明这些结构存在的科学性,可采用开放式问卷收集关于理想的题项,之后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最后确定理想的结构。

编制青少年理想问卷

根据理论的设想,编制有关开放式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如果你给理想下定义,你认为理想指什么?在你看来理想有哪些类别?你的理想有哪些?你最看重哪三种理想?你认为理想重要吗?为什么?你认为理想会变化吗?”等题项。对安徽、江苏等地的15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根据回答结果,通过对问题进行内容分析,删除表述不清晰和答非所问的内容,然后进行内容的归类,初步编制了有70个题项的“青少年理想调查问卷”。随后邀请心理学系师生,大、中学老师和学生进行评价,主要针对问卷的题项是否符合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生活、语句是否恰当等方面,合并同义题项,删除不适合当代青少年理想的题项,最终确定了有66个项目的青少年理想初始问卷。之后,进行项目分析,删除5道区分度低于0.2的项目,至此问卷还有61个题项。

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选取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济南市等地的370名青少年进行上述61个题项的问卷调查,收回347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Bartlett 球形检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取样的适当性指标KMO值为0.86,Bartlett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7611.27(df=183.0,p<0.001)。两种检验的结果说明,本调查数据适合做因素分析。其次,根据以下标准确定因素数目:因素的特征值大于等于1,即因素的贡献率大于等于l;因素必须符合陡阶检验;抽取出的因素在旋转前至少能解释2%的总变异;每个因素至少包含3个项目;因素比较好命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347份有效问卷进行因素分析后,结果有15个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解释总变异的68.77%,但考虑到抽取的因素在旋转前至少能解释2%的总变异,每个因素至少包括3个项目,再参考项目筛选标准,发现共有27个项目不符合要求,应予以剔除。剔除这些题项后,整个问卷还有34道题,对此34个题项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其值为0.87,p<0.001,说明各项目间有共享因素的可能性,表明仍然适宜做因素分析。对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最大正交旋转,同时结合碎石图,共抽取8个公因子,解释总变异的64.18%。然后对最后形成的34个题目的小容量有效问卷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和正交极大方差旋转,得出最终的因素负荷矩阵,每个维度结构中题项的负荷量均大于0.6。据此,根据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构建出的当代青少年理想共有如下八个维度结构:物质理想、道德理想、人格理想、身体理想、学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见图1)。从探索的结果可知,利用因素分析的方法验证并拓展了理论假设的六个维度结构,比理论假设多出两个结构,分别是物质理想和人格理想,前者是指青少年对物质需要的渴望,包括对金钱、房子、车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是其理想在物质上的表现;后者是青少年对其在自我发展方面的要求和渴望,体现了青少年对自我良好发展的规划。

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为验证此八个维度结构是否符合统计学的要求,我们对此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选取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江苏省南京市,山东省济南市、枣庄市,四川省南充市等地的450名青少年,进行八个维度结构34道题项的青少年理想问卷调查,收回408份有效问卷,利用LISREL8.70进行分析(见图2)。结果发现,当代青少年理想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标良好:χ2/df=2.293,RMSEA=0.056,NFI=0.95,CFI=0.97,GFI=0.86,AGFI=0.83,IFI=0.97。这说明此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通过同质性信度、分半信度两个指标来对问卷进行信度的检验与分析,发现当代青少年理想问卷的总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其余各因素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57—0.88之间。由此可以认为该八个维度结构的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至此,可以说明当代青少年理想的内容结构主要包括物质理想、道德理想、人格理想、身体理想、学业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等八个方面的内容。

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借助心理与教育统计方法探索出理想有八个维度结构。这不仅仅充实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更丰富了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关于理想结构的探索,也为理想教育提供了依据。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责任编辑:陆畅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