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月10日第547期 作者:袁文仆
【核心提示】要解决生态时代的垃圾难题,决不能够再以工业时代的思维模式去考虑,而应当从生态经济的视角出发,这个视角就是“生活垃圾源头消纳”。
垃圾处理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由来已久。早在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就已饱受垃圾的困扰。工业时代发展至今,垃圾处理除了一部分回收再利用外,仍然只有两个主要途径——填埋和焚烧。垃圾填埋由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性巨大,在许多国家早已明令禁止。目前,国际上针对生活垃圾处理普遍采用的是大型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通过焚烧将垃圾减量化,配备完善的无害化处理设备,且可以将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然而今天,这一“成熟”的技术却因为工业时代的思维惯性,显现出先天不足。
工业时代的标志是大机器生产,其特点是集中化、专业化。垃圾焚烧发电技术拥有工业时代的一切特点,即通过大范围的运输将生活垃圾集中至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统一处理。这样的处理模式存在三个影响PM2.5排放的根本性问题。一是垃圾转运中的PM2.5排放。以北京市为例,北京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近2万吨,据不完全统计,每天有超过4万辆垃圾清运车上路,其中绝大部分为柴油车且工作强度很高。仅朝阳区大屯垃圾转运站每日的转运量就超过2000吨,转运车次超过100次。环保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指出,2011年全国柴油车保有量为1580万辆,仅占汽车保有总量的17%;而全国柴油车的颗粒物排放量却占到汽车排放总量的99%以上,达到59万吨。由此可以判断,柴油垃圾清运车已成为城市PM2.5排放的重要来源。
二是焚烧厂本身的PM2.5排放。垃圾焚烧本身就会排放一定量的颗粒物。虽然北京市执行的排放标准非常严格,仅为30毫克/立方米,但是由于集中处理,在局部地区释放的总量非常大。此外,由于目前垃圾分类的执行仍不到位,运到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生活垃圾成分非常复杂,热值比较低,需要添加相当数量的煤炭作为辅助燃料,以保证焚烧的效果和发电量。这一无奈之举进一步加重了焚烧厂本身的PM2.5排放量。
最后也是最严重的,是PM2.5的危害程度。专家指出,PM2.5本身并不可怕,也不是越少越好,相反,空气中如果没有PM2.5,便无法形成凝结核实现降水。真正影响PM2.5毒性的是其上的附着物。众所周知,二恶英是垃圾焚烧可能产生的危害性最强的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900倍。以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烧发电厂为例,该厂每天处理约1500吨垃圾,按照1吨生活垃圾完全燃烧后产生4000立方米烟气计算,假设其二恶英的排放达到目前国际上最严格的欧盟标准,即0.1纳克/立方米,这意味着该厂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每天至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恶英60万纳克。如此数量巨大的剧毒物质在一处集中排出,附着于PM2.5在空气中飘散,其波及范围和造成的危害,无论对于居民还是生态系统都绝对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要解决生态时代的垃圾难题,决不能够再以工业时代的思维模式去考虑,而应当从生态经济的视角出发,这个视角就是“生活垃圾源头消纳”。生态时代生活垃圾源头消纳,区别于工业时代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传统模式,即在距离生活垃圾产生源头最近的地点,以最小的土地资源和最低的能耗将生活垃圾最大程度减量化,同时将垃圾处理产生的排放物带给生态系统的压力降至最小。如能将生活垃圾源头消纳落到实处,以一定量的垃圾来源为单位(如每50吨建一个垃圾源头消纳中心),配备国务院“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规划中明确支持的小型高效垃圾处理设备,则之前谈到的垃圾集中处理带来的三个关键性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作者单位:北京宏元茂环保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责任编辑:陆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