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民市周坨子镇党委书记徐占海:用网络带群众致富

刘洪超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14日 08 版)

  初识徐占海,很难将他同市政协副主席、镇党委书记这些“官衔”以及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联系起来。黝黑的皮肤、宽厚的手掌,言行举止透着亲切和农民般的淳朴和坦荡。

  “和农民的感情有多深,干劲就有多大!”老徐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实实在在这么做的。

  “农民不富是我的无能,更是我的耻辱”

  1998年,教师出身的徐占海在姚堡乡中腰堡村当上了村支书。当时村民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更欠着近百万元的外债。经过考察,老徐发现扣大棚种西瓜是一条致富的路子,可村民们却因为没钱,更怕赔钱,所以几乎没人响应。为了打消老百姓的顾虑,他抵押上了全部家产,帮助村民们贷款。大棚盖好后,他带头学技术,对村民进行“保姆式”的服务。短短两年,老徐带领乡亲们让这个贫困村变成了人均收入过万的富裕村。

  2008年4月,徐占海被任命为贫困镇周坨子镇党委书记。在任期间,他把镇里配的轿车停在政府院里,徒步到各村走访,全镇45个自然屯的每一个角落他都走遍了。老徐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一直有一个信条,那就是带领农民致富。农民不富是我的无能,更是我的耻辱。”他带领乡亲们发展大棚蔬菜,截至2013年,该镇发展设施农业面积34000亩,仅棚菜开发一项,全乡人均增收1.2万元。徐占海说:“党员干部帮群众贷款,赔了,群众只赔力气,干部赔钱;赚了,群众收获效益,干部收获民心。”

  除发展大棚蔬菜,该镇寒富苹果种植面积已超万亩,水、田、路、桥、涵、闸等农业基础设施逐渐配套,并形成了“以棚菜产业为主,寒富苹果和葡萄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对于周坨子镇的未来,徐占海胸有成竹:“我们镇要立足建成东北最大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集旅游、休闲、采摘为一体的生态、绿色、环保之乡。”

  “基层干部不能直着腰板看,而要猫下腰来干”

  周坨子镇的百姓家中都有一张“干群连心卡”,上面有镇党委书记等镇干部的电话,遇事可向他们求助。2013年6月,村民李久全因家中意外失火,他拨打了“干群连心卡”上的电话号码。镇党委书记徐占海得知消息后,带领机关干部赶到现场组织抢救,将损失降到了最低。回乡后,他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捐款11000元,连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一起送到了李久全的家中。

  老徐还在镇里新建了政务服务大厅和信访接待大厅,下设9个村级便民服务站、52个便民服务点。不仅如此,他还专门安排了一台“便民服务110直通车”,对不方便到乡办事的群众,送服务到村、到户。老徐常说:“坐在办公室里是干不出事情的。基层干部不能直着腰板看,而要猫下腰来干,走村头、进地头。”一年到头,老徐几乎天天奔走于田间地头或村屯大棚,与群众干在一起、吃住在一起,随时了解民情,及时解决各种问题。

  韩坨子村民刘文秀是徐占海的帮扶对象,想发展棚菜缺乏资金,刘文秀在贷款过程中,亲朋都害怕受牵连,无人敢担保。徐占海了解情况后,掏出了工资卡担保,帮助刘文秀贷款11万元,建起了1栋暖棚、5栋冷棚。有了大棚后,刘文秀家的纯收入由过去的7000元变成了3万元。

  2013年2月,徐占海任新民市政协副主席,同时兼任周坨子镇党委第一书记。一天老徐接到一条群众短信——“你好徐书记,我是东炮台子村的老百姓。昨天去镇里才知道你调走了,恭喜你!你真是百姓的父母官,和百姓就像一家人,我替所有的百姓谢谢您!”朴素的话语,表达的是群众对徐占海最真挚的感情。

  “网络是联系群众、发家致富的新路子”

  周坨子镇富了,村里买车的多了,电脑的普及率更是达到了60%,在老徐看来,这可是联系群众的一个新路径,老徐说:“上网人群多为年轻人,之前农村买电脑无非就是上网看电影聊天,要是用到联系群众,发家致富上,不又增加了一个新路子吗?”

  在徐占海的倡导下,周坨子镇在网上开通了“青年之家”、“老徐说事”、“信息员播客”、“QQ群”、“51VV视频聊天室”等网上交流平台,吸引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在“QQ群”里,每个上网的人都使用“村别+姓名”的实名制形式,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发表对党委、政府的工作意见和建议,并由管理员反馈给镇党委和政府,镇党委、政府经过研究再把处理意见在网上公布。赵坨子村的管理员轩玲说:“以前,大家见面连个招呼都不打。现在通过大家在群里交流聊天,文明用语多了,‘你好、再见、晚安’这样的话多起来,大家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了。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在网上一说,大家都主动去帮忙。” 

  为了方便不能上网的群众,在每个村,老徐以10户为单位设立中心户,中心户设立信息管理员,安坨村的王殿红就担任了这一工作:“平时村里的小事,譬如邻里纠纷等在村里就由我负责解决,去年村里的路坏了,我给反映了上去,徐书记亲自带领村干部实地调查,不出半年就把路给修好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