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乡村的孤独守望:他们辛劳半生,步入古稀之年只能独守在农村院落艰难生活

钱 伟 蒋加磊 《人民日报》2013年08月18日 11版

  编者按: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村空心化、农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老人达5000万,其中高龄、失能和患病老人问题亟待关注。他们辛苦操劳半生,却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离农村留守老人有多远?本报记者的调查发人深省。

  “养儿防老”的尴尬

  村里三成壮劳力外出务工,大部分老人独自在家,靠子女们资助生活

  8月3日,亳州市利辛县王人镇李松庄。中午12点,87岁的李华清赶集回到家,把买的一把面条、几个馒头,还有特意给老伴买的煎包放在了案板上。

  “一共花了约5块钱,这是我和老伴一天的伙食。”李华清说。

  “我都没想到,80多了还要从头开始学做饭。”轻晃着手比划着一个“八”字,老人笑笑。在他身后的床上,躺着84岁的老伴。

  “4年前,老伴患了脑血栓,整天卧床不起,做饭、洗衣服这些事情,我都要一一学着去做。”李华清笑着说。

  李华清的家是一间20多平方米砖瓦结构的低矮小屋,屋子中间用高粱秆子挡着,外面是厨房和卧室,里面放着一些旧衣服等杂物。在这里,李华清和老伴已经住了30年,现在房屋的外墙已出现了拳头粗的裂痕。

  李华清老两口有两亩多地,年纪大了,分给了儿子们耕种。李华清有两个儿子,一个常年外出打工,每年过年才回家一趟;另外一个虽然在家,但因家庭境况不好,对老人的照顾也有限。

  “我一没钱了就跟小孩要,我们这么大年纪也挣不了钱了。”李华清说。“俺俩儿子过得都不好,等我不能动了,他们照不照顾就看他们自己了。”老人痴痴看着房顶,不再说话。

  在李松庄,像李华清这样靠自己养活自己的老人并不少见。李华岳已经88岁,老伴去世10多年了,腿还有毛病,但他怕给儿子添麻烦,不愿跟儿子住在一起,一个人住在低矮的小屋里。

  “村里大部分老年人都是独自在家。”五里村党支部书记李杰介绍,村里外出务工的年轻村民占到了总人口的约30%,留在村里的大多是逐渐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虽然日子过得艰难,但他们不是五保户,也不太符合低保户条件,只能靠子女们的资助生活。

  社会养老的无奈

  敬老院生活很惬意,但大多村里人怕闲话,宁可老人在家苦着也不送来

  也是8月3日这天,在利辛县王人街上的西城老年福利中心,85岁的刘素云吃了午饭以后,和其他老年人坐在清凉的屋里,看着电视剧,开心地聊着电视情节。

  刘素云是王人镇太原村人,有一个儿子和四个女儿,两年前,儿女们把她送到了福利中心。

  “他们说我年纪大了,儿子又出门不在家,有个啥事都没人照应,就把我送这里了。”刘素云说,刚来的时候,心里一百个不情愿,但住了一段时间,发现这里生活很惬意,不仅吃穿不用操心,头疼脑热在福利中心就能医治。“有一大群年纪相仿的老人拉家常,最大的好处就是不孤单。”

  在王人镇,共有王人、王维两座敬老院和西城老年福利中心3所养老机构,其中西城养老中心现有老人150多位,有140多位是五保户,剩下的十几位是像刘素云这样社会供养的老人。

  “社会供养老人都是儿女外出打工,老人年纪大无法照顾自己,才送到这里来,大多人家还是怕闲话,宁可老人在家苦着也不送过来。”西城老年福利中心负责人车文金介绍,福利中心五保户是免费入住,社会供养人员每个月则要交400元钱,包括吃、住、水电、生活用品等费用,小病福利中心也可以免费治疗。

  “你为啥不去敬老院呢?”走访中,记者向李华清、李华岳等老人询问了同样的问题。

  “俺有儿子,去了人家不笑话吗?说小孩不孝顺,也给儿子丢人。”李华岳说,也怕去了不适应,他更习惯自由自在的生活。

  虽然五保户入住敬老院不要钱,但83岁的李保华老人一直住在单身的侄子李兴发家。“他对养老院还是有顾虑,就由我来照顾。”李兴发说,自己也已经74岁了,每天还得为叔叔端茶递水。

  农村养老路还长

  推动家庭养老规范化和法律化,引导互助养老良性运行

  “要是完全放开接收社会供养人员入住敬老院,我们目前的条件还达不到。”谯城区牛集镇敬老院院长王增华无奈地表示,敬老院能容纳120人,目前已经入住的100多人全部是五保户。

  亳州市民政局社会福利科科长王剑坦言,五保户毕竟是少数,更多需要解决养老问题的,是有子女但不在身边的农村老人们,自救式的养老无法保证他们晚年无忧。

  “不论是养老机构的数量,还是服务水平,都还不能满足需要。”王剑介绍,亳州市出台了《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了高龄津贴等普惠制度,每年为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津贴1500多万元,今年全市新建、改扩建27所农村敬老院,新增床位2932张。

  安徽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顾辉长期从事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他认为,当前农村养老压力颇大,面临诸多问题。“我国近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给农村家庭养老带来沉重压力。”顾辉说,“同时农民跨城乡、跨区域流动,空巢家庭增多,年轻人无法承担老人的日常照料,养老境遇堪忧。”

  顾辉说,虽然我国已经实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但是这种养老保险保障水平低,保障功能薄弱;而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养老机构缺口大,养老专业化人员不足,养老社会化难以落实。

  顾辉认为,家庭养老目前在农村中仍占主要地位,这种状况相当长时期不会改变。因此政府要通过弘扬传统美德来强化家庭养老意识,同时推动家庭养老规范化和法律化。

  “推进农村养老应从顶层设计入手,不断改革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2年新修订的《老年法》提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就是立足于基本国情的总体思路。”顾辉表示,农村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的一种传承和改进,要利用村组织现有老年服务设施,争取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个人的资助,并引导农村养老互助服务良性运行。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