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比学 《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26日 19 版)
选派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戒毒康复工作人员到部分街道建立小区戒毒康复辅导站,对戒毒人员实施专业督导,向家属传授帮教技能,营造“无毒”小区
“是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帮助我走出了阴霾,重新赢得了家人的信任。远离毒品,才有健康生活。”6月25日下午,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所举行了以 “阳光下生活”为主题的戒毒之星评优表彰活动,戒毒之星杜某的肺腑之言感染了台下的戒毒康复工作者及戒毒康复人员。在小区、在街道,杜某也曾像今天这样勇敢地向周围人诉说着自己曾经沉沦的经历和重新生活的喜悦。
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建立已有6年多,在累计收治的近千名康复人员中,有79人实现了3年以上戒断,200余人保持了1年以上的戒毒操守。
据公安部统计,吸毒人员一年内复吸率为90%至95%,复吸率居高不下。吸毒成瘾者成功戒毒的事例表明,戒毒全过程的三个阶段(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和重返社会)应当互相衔接。北京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大胆打破以往传统的封闭性、强制性戒毒管理机制,发挥医疗、运动康复、心理咨询、专业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优势,自2011年4月起,先后选派20余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戒毒康复工作人员分别到大兴、石景山、朝阳、东城的部分街道建立小区戒毒康复辅导站,对300余名戒毒人员实施专业督导,向家属传授帮教技能,为营造“无毒”小区发挥了积极作用。
吸毒人员生理脱毒后,大多数人心瘾难戒,出戒毒所后很快又复吸。小区戒毒康复辅导站不仅可以将戒毒康复场所与戒毒者家庭、社会结合起来,还可以使戒毒者在结束戒毒康复训练回归家庭和社会后,在正常生活、工作的同时,持续地接受戒毒康复督导和帮助,从而降低复吸率。(王比学)
辅导站建站以来,戒毒康复所工作人员发挥专业优势,通过家访,向戒毒人员及家属普及毒品成瘾知识,介绍科学的戒毒方法。同时,利用QQ戒毒交流群等宣传教育阵地,开展禁毒宣传和戒毒指导。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在册吸毒人员超过百人,人员流动性大。为确保辖区稳定,天堂河戒毒康复所和安定门街道合作,通过建立辅导站,开展禁毒戒毒宣传,累计受众8000余人,督导康复人员保持操守率90%以上,77名戒毒人员两年无重新违法犯罪行为。
回归社会后的戒毒人员大都年龄较大,没有资金和技能,缺乏谋生手段,有的戒毒人员还因吸毒导致家破人亡。为此,戒毒康复辅导站在对戒毒人员进行戒毒督导的同时,还帮助出现家庭矛盾的戒毒人员恢复家庭关系,帮助其重新就业。去年6月,张某解除强制隔离戒毒后转入街道戒毒康复辅导站。因长期吸毒,张某身患多种疾病,妻子与其离婚后,他独自抚养孩子,生活十分困难。由于张某因吸毒多次被处理,常年不在孩子身边,导致父子关系恶劣,成为当地街道的“老大难”问题。辅导站接手后,首先协调街道办事处帮助他尽快办理低保﹔同时,与孩子的学校进行沟通。家庭问题解决后,还帮助张某自食其力,支起一个煎饼摊,解决了他的生活来源问题。一年多了,张某已没再复吸。
像杜某、张某这样的戒毒之星还有很多,他们都把这里当成了告别毒品的精神家园。一个又一个戒毒人员在这里重获新生,一个又一个戒毒人员家庭重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