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13年06月04日 17 版)
数据来源: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
连日来,本报推出的“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系列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很多读者来信来电,希望继续就此话题展开讨论。为满足广大读者的意愿,从本期开始,本周刊将就“如何看待基层干部”展开讨论,欢迎读者踊跃参加。
基层干部身处一线,担负多重任务:既要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带领群众致富,又要保一方和谐稳定,乃至化解矛盾纠纷、处置突发事件;还要结合本地实际,公平公正地落实农村合作医疗、社会养老保险等各项民生举措,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此过程中,如何兼顾发展与和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考验广大基层干部的一个重大课题。
——编 者
和谐发展才能共赢
我是一名基层公务员。今年春节,我回老家时听说镇上引进了一户企业,开采本村的铝矿,土地、青苗等赔偿两年前虽然依法与村民达成了协议,但随着矿山开采的推进,矿井打漏了村民的饮用水、矿山周边出现了山体滑坡、矿渣堆放影响了田地耕作……村民多次阻止矿山开采、到镇政府和区政府上访。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后,我专程拜访了镇长,给他提出了“村企和谐”的纠纷解决思路。春节过后,由镇政府出面找来村民代表和企业主召开了协调会,达成解决协议,实现了企业与村民双满意,矿山恢复了火热的场景、村民露出了开心的笑颜。
其实,推动发展与乡村和谐并不是对立面、矛盾体,而是相互依存、互促互进的共生体。基层干部在推进项目、协调利益时,从一开始就要从源头上避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仅要在政策研讨和项目规划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而且当发展超出了群众理解承受范围时,宁可暂时放慢步子牺牲一点速度,也要避免矛盾产生和激化。只有建立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构建化解矛盾、实现其正当权益的体制机制,不满和抱怨才能消弭,党的执政基础才能稳固;只有依照法律和政策,自觉接受群众监督,认真为人民服务,维护群众权益,才能获得群众满意和支持的发展,保证基层的和谐安定。
四川乐山 潘福金
难事先从亲戚“开刀”
去年,一名以前的同事聊天说,单位又下任务了,老家要拆迁,让他做通他家亲戚的思想工作,完不成任务,别来上班。不久前,又遇到了这名干部,问起那事,他说没办法啊,我是“豁出去这张老脸”,一家一家亲戚的跑,费了不少口舌,整个拆迁工作总算完成了。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关键时期,有很多硬骨头要啃。但是,很多改革发展工作,又涉及农村、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硬来”、“蛮干”,就会引发矛盾,甚至群体性事件,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对此,基层干部就得用脑干事,采取硬措施、软办法,赢得群众认可。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如果大家都在一个村,要拆迁了,作为干部,不是动员自家亲戚,而是先做其他群众的工作,其他群众心理肯定有“疙瘩”,认为好事都落到干部亲戚头上,坏事就让普通百姓带头,矛盾就此产生。如今,不少基层干部“反其道而行之”,难事先拿亲戚“开刀”,赢回了信任、重塑了形象。当然,从亲戚“开刀”,也要注重方式方法。首先,要判断这事是不是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群众,如果不是,欺骗了亲戚,欺骗了群众,以后就算是好事也难办了。其次,对于亲戚,也要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信服,主动接受,并向周边群众宣传。最后,就是要下大力气将事办好,促进改革发展,让群众感受到真正的变化、得到真正的实惠。
重庆江北 何 勇
抓发展不能“先斩后奏”
在工作接触中,有些农村干部反映,自己为抓发展辛辛苦苦做了好多工作,却得不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感觉很委屈。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多是农村干部在工作中缺乏与群众的交流沟通,在开展工作之前,没有认真细致地征求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的诉求,结果费力不讨好。
农民是农村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农村干部在做工作之前,必须首先征求“主人”的意见。小到修一条路、打一眼井,大到引进一个项目、扶持一个产业,都要问问群众是怎么想、怎么看的,路从哪条线上过、井在什么地方打、这个产业项目是否应该落地,都要交给群众集体讨论,让群众拍板决定。切不可因为怕麻烦而走捷径、抄小路,越俎代庖、先斩后奏,替群众“做主”,否则,不管出发点有多么好,违背群众意愿的做法都不可取。
一些地方出现群众不信任干部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干部与群众的交流沟通不够。干部群众之间的“心路”堵了,群众自然会有“心结”。因此,农村干部要时时把群众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支持不支持作为工作的“起点”,依靠群众干工作,把村里的大事小情交给群众来评判,真正让群众在农村发展中唱“主角”。要实现从“替民做主”到“请民做主”的转变,在工作中讲民主、讲程序,主动询问群众的意见,把事前监督权交到群众手中,坚持让群众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评判,最终让群众真正得实惠、由衷说满意。
河北蔚县 董清河
好“经”别念歪
在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压力下,基层干部常常被折腾得手忙脚乱,摆不平二者之间的关系,有的还将好经念歪。
重发展轻稳定。在唯GDP是瞻的“指挥棒”下,一切为了招商引资、服务于招商引资,成了基层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基层干部干脆一门心思成天在外跑招商、忙接待,而对除经济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不上心或者说没时间过问,导致机关作风建设没人抓,群众工作没人做,农村社会稳定堪忧。一些地方在征地拆迁等工作中,由于工作不到位,而导致的群众上访、集访等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
求稳定怕发展。稳定压倒一切。少数基层干部平时很害怕出事,在发展的问题上,总是畏首畏尾,不敢尝试,缺少大胆闯、勇敢试的精神和勇气,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发展一方经济但求稳定一方百姓。这样的干部,看似在维护群众的利益,实际上只是做“和事佬”,难以真正带领群众奔小康。
唯数字论英雄。在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阴影下,一些基层干部在迎接检查、应对考核的时候,不讲实话、不做实功,材料总结方面经验一大堆、数字一箩筐,竭尽吹捧、浮夸之能事,而老百姓却并没有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自然产生不满。
发展与稳定,是基层的两大任务,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基层干部,必须坚持发展与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两者同部署、同推进,才能真正富一方经济、安一方百姓。
江苏洪泽 倪洋军
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
农村作为基层工作的最前沿,只有从群众利益出发考虑问题,群众才会认可发展的成果,维护稳定的难题也才能迎刃而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芭蕉侗族乡米田村,过去一直是全乡条件最差、位置最偏、发展最落后的村,时有村民越级上访,村民的多次上访引起了乡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门班子进村走访调研。通过与广大农民面对面的座谈,干部了解到村民上访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该村的发展落后,村民在常规程序下多次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未果的情况下,无奈选择了信访路。于是,芭蕉乡加大投入、加大支持,依靠发展彻底解决米田村民的信访难题。乡里先后投资100余万元修建蓄水池、安装引水管,解决了2000多人的饮水难问题;投入200多万元新建了村卫生室和小学食堂;投入7万元为村民免费供应茶苗45万株,发展茶叶100亩;投资700万元开工建设了移民大桥……现在,经济发展了,村民的生活改善了,再也没有村民越级上访了。
老百姓并非蛮不讲理,他们站在自身的立场上想问题,有些想法可能超出了我们的工作范畴,但这恰恰反映出了在现实中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我相信,只要基层干部尽心尽力地为百姓谋福祉,不管困难有多大,他们最终都会认可我们的工作。
湖北恩施 张家斌
让群众看到发展的希望
我是一名乡镇干部,所包村位于白洋淀畔。不久前,县里引来集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重点项目,这对全县经济发展及全镇村民来说都是好事,但村民在确定征地标准时与开发商达不成共识,致使开发商不愿投资;村民也不满意,要上访。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开发商与村民之间周旋,反反复复做工作,最终达成了共识,使项目顺利推进。
在工作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个道理:解决发展与稳定“冲突”的关键就是让群众看到发展的希望。作为乡镇干部,我们必须理解群众的想法,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既要想方设法协商开发商作出让步,尽量满足群众当前的合理诉求;又要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把目光放远一些,认识到推动发展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家致富。这样,问题也就容易解决。
需要注意的是,让群众看到发展的希望,要在思想上疏而不能行为上堵,得耐心细致地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摆事实、讲道理,让群众了解到项目的规划、投资方案、预期收益,以及项目未来的发展前景和为群众带来的发展优势等,最后群众认识到这个事情对自己有利,自然就赞成了。我体会,作为乡镇干部,只要在工作中牢记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发展成果由群众共享,群众就会支持,乡镇也会在稳定的基础上又好又快发展。
河北安新 刘建方
尊重群众才能和谐发展
在乡镇工作已有13个年头了,在基层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不和谐声音。站在基层政府的角度,发展是硬道理,招商引资、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等,都是必须要抓的发展大事,发展成果也是让群众共享,更好地促进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带领辖区群众致富;而站在老百姓立场,内心也期盼发展带来的实惠,关键是要政府充分尊重他们,满足他们的参与权、知情权,实现好、维护好、保障好他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基层干部应当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尊重群众意愿才能和谐发展。
2011年,我分管乡政府的招商引资工作,一家铜业 公司落户乡园区。在开业招工时,由于宣传工作做得比较到位,群众对这项工作很支持。但后来有村民发现企业污染影响生活,就频频闹事,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得知情况后,我和乡干部一起到现场做工作,通过沟通事情得到妥善解决。
这件事让我觉得,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很重要。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不能想当然,更不能自说自话,一厢情愿换不来发展,一意孤行得不到发展,一定要争取群众的支持,尊重群众意愿,知民情、解民忧、集民智,才能取得发展,才会一片和谐。
江西上饶 张强红
网友感言
近期人民日报推出“如何看待基层干部”系列报道,基层工作的酸甜苦辣、基层干部的喜怒哀乐被完整地呈现出来。报道揭示的一些人和事很有典型性,让人感觉很接地气,很有正能量;同时报道也没有回避问题和矛盾,给人以更深的启示。
——网友“大别松涛”
作为基层干部工作在一线,直接面对和服务群众,能否走好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这条路至关重要,它决定着人心向背、党和国家形象以及干部的威信。
——网友“沁云蜚语”
要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让基层干部突破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天花板”。
——网友“天山雪莲”
人民日报系列报道,让公众更加了解基层干部现状的同时,更是向基层干部发出了号召,让他们在基层工作中激情满怀、备受鼓舞、提振信心。
——网友“玥儿金成”
基层干部容易存在“三个不适”,即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不适应以及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亟须提高自身能力素质。
——网友“林间山路”
对基层干部要管好、管少、管住,关键在于管理机制要科学有效,做到权责清晰、对等,避免“小马拉大车”。
——网友“任逍遥”
基层干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就怕出力不讨好、受累还流泪,应当对基层干部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些重视、多一些尊重,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支持。
——网友“信仰与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