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22日第442期 作者:郑讴/编译
【核心提示】社交媒体等信息技术在反映社会现实时,可能会放大或扭曲部分事实。这将误导人们的行为,使其变得非理性,并可能最终违背自身利益。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和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的主要信息来源,但社交媒体等信息技术在反映社会现实时,可能会放大或扭曲部分事实。这将误导人们的行为,使其变得非理性,并可能最终违背自身利益。
4月11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发布消息称,该校哲学系教授文森特·亨德里克斯(Vincent F. Hendricks)和拉斯穆斯·兰德斯威格(Rasmus Rendsvig)与南丹麦大学科学、社会与政策项目研究员佩尔·汉森(Pelle G. Hansen)在《元哲学》(Metaphilosophy)杂志共同发表论文《信息风暴》(Infostorms),从哲学、社会心理学、决策理论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加剧人们非理性行为这一现象进行了解读。
研究者表示,集体行为鼓励人们在错误理念基础上做决定的现象一直存在,社交媒体的出现加剧了这种现象。研究人员通过分析社会信息化进程,发现现代信息技术夸大了现实中的某些事实。
亨德里克斯举例称,电视剧《欲望都市》主角在剧中阅读了一本名为《伟大男人的情书》(Love Letters of Great Men)的书。尽管这本书是虚构的,但当喜爱该剧的人上网搜索时,亚马逊推荐了另一本书《伟大男女的情书:从18世纪到当下》(Love Letters of Great Men and Women: From the 18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Day)。这使得这本名不见经传的《伟大男女的情书》在2007年突然登上了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亨德里克斯对此分析称,很多持从众心态的消费者购买了此书,使其销量大增。“这就是信息瀑布,即人们在网络上很容易参照他人的行为而非根据自己的需要采取行动。这些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偏离了预期目的。”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在群体决策中,经过讨论的群体会形成更加极端、激进的观点,即便此前有个别成员并不认同这一观点。亨德里克斯表示,多种因素导致了“群体极化”的出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群体成员希望自己可以在群体中处于有利地位。这一现象在网络论坛上表现得更为严重。论坛成员只讨论符合自身世界观的话题,使得论坛中没有其他不同声音。
调查显示,一些大型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会根据用户的上网历史记录供应信息,过滤掉“无关信息”,这一过程被称为“信息选择”。在网络生活中,用户很难遇到与自己世界观相左的观点。
研究者表示,对网络、社交媒体对现实世界影响进行严格分析将有利于学者重新审视民主讨论和审议。
责任编辑:陆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