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 2013-03-31
黄琳娜(右)讲述如何加入志愿者队伍。
昨天上午,城市义工们欢聚一堂,与集美大学政法学院副教授巨东红对话义工活动的含义,巨东红拿出前几天《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消息“义工,城市生活新时尚”,这条消息介绍的正是思明区城市义工。义工们用自己的故事,讲述什么是生活新时尚。
记者 徐林武 通讯员 薛晓莹 摄影 张淇辉
从社会实践表到义工注册表
“最初接触义工,说实在的,只是为了帮孩子完成社会实践表。”义工黄琳娜一开场讲的是大实话。她说,去年七八月,自己跟着一年级的儿子邓泽盛发愁怎么完成社会实践表,她不想马虎了事,又找不到献爱心的平台,就在这时,她看到厦门晚报刊登的思明城市义工活动预告,于是带着孩子报名参加轮渡码头旅游义工活动。
第一次接触思明城市义工,黄琳娜觉得这是一个安全可靠又温馨的爱心平台,于是几乎每周都带着孩子一起参加不同内容的义工活动。以前到了周末,小泽盛一般都窝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现在参加义工已经成为他的习惯,他还成为所在班级的“小明星”,带动同学们一起做义工。
如今,母子俩的义工注册表已经记录了二十多期活动,黄琳娜说,翻看注册表,回顾每一期参与的义工活动,就像盘点自己的精神财富,觉得很开心。
小小纸巾拉近距离收获感动
怎样才能称为优秀的城市义工?义工沈雅玲讲了一个自己亲历的故事。有一次与特殊学校的智障儿童欢度周末,一开始,那些孩子还不知道义工是干什么的,不大容易亲近。后来有个孩子围着围裙做蛋挞,热得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滴,又腾不出手擦汗,沈雅玲看到后,就掏出一张纸巾轻轻地为孩子擦拭汗水,这个孩子脸上绽开笑容,说了声“谢谢”。
沈雅玲说,那一刻,她真的很感动,觉得收获了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同样感受到收获的还有沈雅玲的女儿欧玮雯,她跟着母亲参加了三十多期的义工活动,看到残障人士比普通人流更多汗水才能完成简单的工作,她深深地被感动着,希望能尽自己更大一份力量去帮助有需要的人。
http://www.xmnn.cn/dzbk/xmwb/20130331/201303/t20130331_3206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