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8月02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张杰
社会组织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离不开社会组织的参与。这为社会组织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对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渐凸显。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院)社会组织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蔡礼强认为,社会组织已经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础性主体和重要力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组织更是全方位、多角度参与其中,被认为是社区治理格局建设中亟须培育的重要主体。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崔月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服务、公益慈善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8年底,全国登记的社会组织已超过81万家。这些社会组织在促进居民互动、服务特殊群体、反映居民诉求等方面作用十分明显,成为联结政府与民众的重要纽带和桥梁。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丁晓强认为,社会组织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组织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必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组织是社会共治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社会组织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志愿性、公益性、互益性等特征,因而其在社会治理中可以更好地发挥重要作用。
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高红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有效纾解与理顺基层社会治理的复杂矛盾,就需要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并使其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
提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
当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仍处在初级阶段,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仍较弱。“城乡社区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和提供各类服务的主战场,但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开展活动面临有的社区不配合的障碍,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和社区居民的需求之间并不完全匹配。”蔡礼强表示,目前,全国很多地方把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开展活动以及培育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作为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重点,并采取了两大有效措施:一是针对社会组织举办各类资源、项目对接会,搭建起供需对接平台;二是以社区设立的社区公益金、自治金、党建经费为社会组织提供经费保障。这两大措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有效地化解了过去存在的问题。
崔月琴认为,社会组织要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关键在于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纵观几十年来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一批有能力、有作为、扎根于基层的社会组织脱颖而出,成为动员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增强社区活力、服务当地居民的重要组织力量。但也有相当一批社会组织,由于组织定位不清、专业能力欠缺、组织结构不完整、组织行为不规范而面临生存危机。在加强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需要适时出台相应的培育计划和鼓励政策,规范和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参与能力,激励社会组织增能增效。
引导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既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扶持,也需要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能力。
蔡礼强建议,在自身建设层面,社会组织必须在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范围内规范运行;致力于提升专业化能力,依据使命打造品牌项目;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并主动加强党的建设。在政府政策层面,应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高度,准确理解、全面认识社会组织的定位与作用,鼓励各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探索社会组织发展政策。社会组织管理部门应改进日常监管和执法方式,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崔月琴表示,新兴社会组织需要国家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地方政府也应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如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区治理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同时,还应重视和发挥那些具有专业性、引导性、创新性的社会组织在基层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中的示范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朝着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丁晓强建议,社会组织是新生的重要社会力量,要加强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引导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同时为社会组织的发展进一步创造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政府要加大购买社会服务力度,街道、社区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对接,善于吸收社会组织的力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社会组织要想在社会治理中发挥作用,就要规范社会组织建设,凝聚社会组织骨干队伍。
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