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责任实现社会组织之治

2019年03月20日 08:5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徐学通 李阳

  近年来,随着社会与国家政策相向而动,我国社会组织进入快速发展轨道,数量迅速上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社会组织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之中,成为新时代全方位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力量。社会组织如何确定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具体实践,这是其自身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必须结合社会组织的定位、规模、数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其自身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科学合理地界定社会组织社会责任的内涵和要义,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路径,提升我国社会组织管理水平,推动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良性发展,也将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履行社会责任

  有序发展社会组织

  论及社会组织之社会责任,可能人们更熟知的是企业社会责任(CSR)。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之所以少有提及,其主因有三:一是社会组织具有天然的公益属性。与企业不同,社会组织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非营利性,这直接决定了社会组织应将社会公共利益作为其使命及首要发展目标,因而无需再特别强调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二是社会组织自身发展水平不高。我国社会组织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部分社会组织的自身实力相对较弱,难以有效履行社会责任。三是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社会组织作为新生事物,国家和政府还未出台专门的政策法规对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这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组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公众对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建设给予了更多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多样化必将要求政府和社会服务供给的多样化。社会组织由于具有政府和企业所不具备的专业性、民间性和非营利性优势,可以在满足人民需要多样化方面,有效承接政府的部分转移职能,弥补政府与市场服务供给的不足。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中国社会组织报告2018》中也显示,进入新时代以后,社会组织正日益成为提供各类服务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逐步成为新增服务领域的主力军。

  此外,社会组织社会责任不仅包括对外的社会道德责任,还包括对内的机构建设责任。当前,我国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尚面临政策法律不健全、专业能力有所欠缺、服务能力不足、内部治理不完善、自律性和诚信度不高、社会公信力偏低、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履行社会责任是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

  以实现内部责任为目标

  社会组织社会责任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根据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金字塔理论,立足于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特征,可将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划分为个体责任、组织责任、社区责任和社会责任四个层次。

  首先是个体责任。主要是维护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和幸福感。组织是个体的系统集合,任何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个体的支撑。对于社会组织而言,组织成员是其首要的利益相关者。因此,社会组织最基本的责任就是要履行好维护组织中每一位成员合法权益的责任。主要内容包括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待遇水平、扩大员工成长空间、培养员工的核心竞争力,增强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和满意度等。社会组织落实个体责任,规模化建设,可有效增加社会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其次是组织责任。组织责任主要指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责任。任何社会组织都有其使命、愿景和价值观。而实现这些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建设。社会组织履行组织责任,对于增强自身发展活力、提高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组织责任应包括合规运营、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提升法人治理水平、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信息公开、加强诚信自律和社会公信力建设等。

  再次是社区责任。这里的“社区”并非行政区划概念,而是指若干社会群体聚集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的集体,更多指的是社会和地理概念。社区责任主要指社会组织为所在社会领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各种能力范围之内的帮助,包括参与治理、提供服务、增强社会凝聚力等。社区是社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自然根基和社会根基,因此社会组织必须维护好组织与社区间的共生关系。如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为社区提供服务,履行社区责任。

  最后是社会责任。社会组织来源于社会,最终还需服务于社会。当社会组织脱离生存压力后,可更好更多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履行更高层次的社会道德责任。如普惠的社会慈善事业等。还需指出的是,这里的社会并没有国界、种族、宗教等界限,而是最终的“平天下”。近年来,已有发展良好的社会组织通过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为其他国家提供服务,即是一种典型的践行国际社会责任的行为。

  在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四种社会责任是逐层递进的。个体责任和组织责任属于内部责任;社区责任和社会责任属于外部责任。社会组织首先要以实现内部责任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外部责任。换言之,社会组织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大小应与其拥有的为社会服务和协调利益的机会大小成正比。

  加强保障措施

  加强社会组织法律保障。目前,我国的社会组织法律法规主要有《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社会组织立法存在法律位阶低、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全面等问题。而很多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专门的《社团法》《非商业组织法》和《非营利组织法》等。因此,我国应加快《社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立法进程,对社会组织从法律层面上予以实体性规范,为社会组织的良性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重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社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加强党的领导是社会组织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保障。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自治相统一。通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组织的发展优势,更好地引导社会组织及其从业人员坚定政治方向,树立为民意识,强化责任管理。

  培育社会组织的责任价值观。社会学家戴维斯指出:“放弃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就意味着放弃了自身在这个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机会。”社会责任建设与社会组织自身发展具有显著的内在逻辑统一性。责任创造价值,价值推动发展。对于社会组织而言,不应把履行社会责任当作一种锦上添花的行为,而应将其视为一种可以兼顾利己和利他的常态化运营行为。

  构建社会组织社会责任指数。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对其进行评估不能生搬硬套其他组织标准。应充分研究社会组织社会责任的内涵和特征,构建具有社会组织特色的社会责任指数,并据此对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测量。这既是对社会组织成长状况的现实评估,也是为其履行社会责任和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研究”(13CDJ02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东方公益事业规范与测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