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5日 10:2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立哲
我国大规模的智库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为应对当时激烈变动的国内外环境,中央陆续成立经济社会发展咨询研究机构(比如国务院当时成立的一系列“研究中心”),地方政府也建立诸如 “政府学者座谈会”“专家咨询组”“法律顾问团”“顾问委员会”等制度,并广泛设立参事室、参谋部(军队),塑造了中国“现代智库”的雏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首次提出“智库”概念。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智库服务定位、主体分类、管理体制等方面经验制度化、规范化。近四年来,伴随智库建设全面推进、智库分类日趋精细,对智库研究的认识却从“统一”走向“分散”,对“智库功能定位”“学科建设和智库建设”“学术研究和咨政研究”等重大议题的思辨,却时常落入“智库研究到底是不是学术研究”“智库研究是否需要学术性”的争议中。类似问题的提出,实际折射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审视”与“反思”。我们认为,尽管“学术”与“现实”取径不同,但绝非泾渭分明;在学术与现实的交融互通、相辅互济中,学术性不仅应当成为智库研究的理论自觉,还应该成为评价智库研究的重要标准。
学术性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特征
《说文解字》认为“学”主指“觉悟”,可引申为“通过模仿、操作获得知识经验”;“术”主指“园圃中用竹木交错筑成篱栅的通道”,可引申为“技能、技术、专业”。因此,古人将“学术”称之为关涉宇宙万物大本的“道学”,故有“又取圣贤为学术”“平生学术在斯民”之说。从字义分析,当代“学术”可以解读为以社会现象为对象,产生思想观点、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的学问。我们认为,“学术”的外在表现形式不仅是概念、理论和方法,还应渗透“经略入世”的价值判断与现实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智库建设中的“现实要求”和学术研究的“问题意识”同质兼容、如出一辙,无论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信息考证或者专题综述,都应具有学术性。据此,我们认为智库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应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解释性——不是简单地描述事实、罗列现象、堆砌材料,而是对事实材料概括提炼,并通过逻辑论证将社会现象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形成对研究对象的规律性认识;第二,预见性——智库机构在研究主题的选定、研究结果方面的长期性和独立性,可以预见社会常识所不能推理或难以解释的新趋势,并着眼于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第三,专业性——成果使用专业性的语言,并在解决问题中应用相应的理论分析工具。《意见》提出智库建设“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集中研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等要求,集中体现了智库研究学术性的基本特征。
学术性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需要
智库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宗旨,但智库不是企业、不是政府机构。智库作为相对独立的实体机构,其研究成果应当首先以学术研究为基础要义,在兼顾现实的同时力求达到学术研究的高级阶段——提炼标识性概念、支撑科学决策、增强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从本源上讲,学术性与现实性具有“一体二元”“异质同构”的特点。展开对现实问题的学术研究,可以实现知识的新旧更替、形成认知客观世界的知识谱系、进入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话语体系。从《意见》对智库的定位来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当是一个世界范畴的概念。这就要求智库研究具有规范性、学术性,勇于挑战前沿的国际国内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实现增强“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
学术性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主线
学术研究是推动智库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创新的源泉,是贯穿智库建设的主线,也是整合智库全要素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核心力量。学术性是智库研究的内在逻辑。离开了学术标准的牵引,智库成果的延续与发展就失去了规范约束,也容易偏离“系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的方向。学术性研究需要秉持科学的精神,致力于理论诠释或经验对照。理论诠释还原理论的发展脉络和核心主旨,探讨其理论适用性;经验对照切入中国经验,对理论进行证实或者证伪。就解决国家当前急迫的重大现实问题而言,只有建立在专业、长期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从学理上弄清楚问题产生的发展脉络,才能促进该问题及同类问题的实质解决。《意见》提出的“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五大功能,均与学术研究密切相关。积极开展高水平的智库研究,追求学术上的一流,始终贯穿“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的主线。
概念的形塑、议题的凝练、命题的打造,是智库研究学术性的集中体现,但“学术性”从来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学术与现实“伟大共谋”的产物。越是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智库成果,其内嵌的学术研究就越具有深刻性和综合性。智库研究既要满足审时度势、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又应坚守客观求真、科学规范的基本底线;智库研究既要注重学术性、强调专业底色,又要体现现实性、强调社会价值,两者应相辅相成、相互验证,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