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6月03日 09: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6月3日1705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琪
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发展普及,一方面有力推动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也让人们担心收入不平等程度加剧、财富差距逐渐增大。5月28日,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Christopher Pissarides)等人在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官网发表文章称,新技术对人类的影响主要取决于人类是否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新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因暂时出现的问题而否定新技术的积极作用。
新技术有助改善健康状况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资深合伙人雅克·卜黑(Jacques Bughin)表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的确引发了一些人对其工作前景的担忧。这种担忧从表面看似乎很合理,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实根本站不住脚。之前曾有研究从供给侧角度分析了新技术的影响,结论是新技术将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研究人员近期还扩大了研究范围,从公民福利视角仔细分析了新技术的影响。新技术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的提高都离不开科技进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改善社会治理,让社会变得更加以人为中心。特别是自动化替代人工完成大量重复、繁琐的工作,让劳动者可以有更多休闲时间,这对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预期寿命都是有益的。
西班牙智库皇家埃尔卡诺研究院(Real Instituto ELcano)高级研究员安德烈斯·奥尔特加(Andrés Ortega)同样认为,人工智能可以改善人类健康状况。他表示,从全球范围来看,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企业获得的资助是最多的,其研究进展也较为显著。例如,认知计算系统平台“沃森”(watson)进行肺癌筛检的效率是普通医生的两倍。因此,很多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医疗领域进行了大量投入。
对于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奥尔特加认为,这是由于不同企业应用新技术的速度不同所导致的。企业越早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就会越早适应这种变革。此外,解决自动化给部分劳动者带来职业危机的办法是,通过组织再培训、再教育,使这些劳动者获得与新技术相匹配的技能。
再培训弥补技术鸿沟
西班牙IE商学院(IE Business School)教授米格尔·奥特罗-伊格莱西亚斯(Miguel Otero-Iglesias)认为,当前迅猛发展的新技术可以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加速器。他对本报记者表示,包括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内的新技术,可以搭建覆盖国家、地区和全球的各级网络,实现多方平台的互联互通。新技术还能提高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包容性,并提高生产率。但实现这些愿景的前提是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并对现有劳动力进行再教育、再培训。为此,欧洲正在创建相应的基金会,给需要培训的劳动者提供临时资金。
据奥特罗-伊格莱西亚斯介绍称,不久前,世界经济论坛估算,到2022年,54%的劳动者不得不重新掌握新技能或提高自己的现有技能。未来劳动者的技能更新比以往更加重要,而任何一个部门或企业根本无法单独承担所有劳动者的再培训资金,因此劳动者的再培训将更加依赖公私合作的模式。
奥特罗-伊格莱西亚斯建议,通过在线公开课程“慕课”(MOOC)的形式对劳动者进行再培训、再教育,这样做可以赋予劳动者更多的灵活性,让他们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教育机构也可以根据课程数据,制定更为合理的培训方案。此外,这种基于云技术的课程还能降低培训成本,让更多人获得学习机会。
皮萨里德斯表示,当前,政府、数据生成者、收集者、非政府组织、企业都应积极参与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新技术已经突破国界,成为全球性的产品。政府部门在这一过程中负责制定更为积极的战略措施推进技术进步,私营企业则应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并致力于让新技术造福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