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有效性

2019年05月28日 14: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金荣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和医疗康复事业的迅猛发展,自闭症谱系障碍(以下简称“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提升自闭症儿童教育康复的有效性非常必要。

  尽早干预是保证教育康复效果的前提条件。自闭症患儿的康复效果是由其病情程度、智力水平、教育治疗干预时间早晚决定的。一般来说,智力较高且接受干预越早的患儿,康复程度和效果就相对越好。否则,错过“康复黄金期”,康复效果就会严重滞后。一些家长由于对自闭症的认知和接纳度较低,当孩子出现病症倾向时,往往无法相信甚至逃避,导致错过康复干预的关键期。只有尽早发现自闭症儿童的发展障碍和缺陷类型,才能有效地掌握其特殊需求,抓住康复治疗的最佳时机并依照个体的实际情况实施适宜的康复训练,同时提供医疗、教育及社会资源等各方面协助,从而减轻其障碍程度,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0—2岁是感知运动发展阶段,也被称为“可修改区”,在该阶段为幼儿提供多样的活动训练有利于加强幼儿智力和认知的发展,继而取得更好的发展成就。同时,该阶段也是脑发育的关键期,大约75%脑的发育发生在此阶段,而促进脑发育可以带来更好的自闭症预后。1岁时,共同注意、手势的使用开始出现;2岁时,语言迅猛发展,而自闭症一般可以在此时确诊,并启动早期干预。所以,尽早干预对个体后期成长发展有积极的正面影响。

  明确方向是保证教育康复效果的必要条件。在选择干预方法时,自闭症患儿及其家人、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员,由于缺乏参考依据,往往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与随机性,这不利于自闭症患儿的康复效果达成。只有方向正确,教育康复训练的努力才是有效的。因为自闭症患儿的个体特征、兴趣、自身优势、能力差异和接受状况,在干预方法的选择中非常重要。并且,由于这类患者异质性大,一种干预方法口碑再好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患儿。所以,在干预方法选择上,一定要结合有关干预方法的循证研究结果,探明具体干预方法对哪种特征的患儿有效,对哪种具体行为和目标有效。否则,只是迷恋方法,而迷失方向,盲目地开展教育康复训练,不但不会产生好的结果,还会适得其反,不仅耽误孩子的康复时间,还有可能造成其症状加重。并且当孩子表现出不能完成,或者训练迟迟不见进展时,家长往往还会表现出急躁,甚至压制、强迫、惩罚孩子,从而造成了一些患儿出现厌学情绪、拒绝康复训练。

  家庭参与是保证教育康复效果的关键因素。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首要场所,担负着为儿童提供成长所需的物质条件,帮助儿童从“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所以,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效果与家长参与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家长、家庭是患儿教育康复工作开展的核心和关键。大量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自闭症患者终其一生都需要家庭的支持。父母若能积极参与到患儿教育康复训练中来,利用他们自身的天然优势与患儿交流互动,康复训练会更有效。首先,父母对患儿的身心发展状况的了解一般要多于专业人员,当其出现一些行为异常和身心发展障碍时,能够及早关注并在家庭教育和治疗过程中第一时间予以纠正和补救。其次,患儿对父母的依恋和信任能够使康复训练更为有效。由于亲子之间存在信赖与交流的天性,如果其父母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训练患儿,效果有可能比专业机构的训练师的训练更有效。再次,患儿在家庭自然生活环境中所获得的生活自理与社会适应行为更易于在自然情境中获得增强而泛化。父母若能够利用生活化的家庭环境及早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训练,还可以避免其他人员可能造成的干扰,有效缓解儿童的病情,长期坚持可以在很大程度地提升患儿的教育康复进度。

  环境支持是保证教育康复效果的重要因素。社区是儿童家庭生活的延伸,在社区中,自闭症儿童开始发展社会认知,学习与人交往。对于他们来说,自然生态环境下的教育康复训练比隔离起来更有效,这是因为自闭症儿童最大的障碍就是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展迟缓,表达不出复杂的句子。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具体的生活经验,日本的自闭症患者明石彻之刚搬到新社区时,他的母亲明石洋子曾挨家挨户请求邻居主动在早晨给明石彻之打招呼,说“早上好”。明石彻之听觉反应有欠缺,刚开始对大家的问候充耳不闻,但经过四面八方“早上好”的熏陶,他逐渐懂得了关注别人,并能做出表情上的反应。终于,明石彻之在周围人的体谅和配合下,花了近3年的时间学会了好好问候别人。所以,在家练习100遍,不如每天有100人打招呼说“早上好”更有效。可见,融合接纳的社区生态环境对自闭症患儿的康复训练至关重要。

  信息共享能够确保教育康复的时效性。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和康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信息支持,家长对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情况直接关系孩子和家庭的发展走向。目前,自闭症的信息基本上通过网络传播,各种信息真假难辨,致使自闭症患者家庭不能及时获得准确的信息资源,无形之中延长了初诊—确诊—干预的时间。同时,由于自闭症儿童的诊断、康复、融合教育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之间数据信息并不共享,这种行政管理体系为自闭症儿童的资源规划布局带来很大困难,不利于整体上统筹资源,并造成发现、诊断、康复以及各教育阶段之间的无法有效衔接,降低了教育康复的时效性,使康复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各地应打破部门界限,建立统一的教育康复协调机构,建设并完善自闭症儿童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数据信息共建共享力度;同时将评断量表、成功案例方法、课程资源等上传到信息资源库,供相关人员调用,进而提高教育康复时效性,提升教育康复效果。

  多方合作是教育康复效果的有力保障。多方合作对于融合环境下的自闭症患儿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要求家长和社区在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过程中必须在干预的有效性和必要性上达成一致,积极参与患儿的早期干预。在加强家校合作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师、家长与各专业人员合作,在教育上保持一致。通过各方密切合作,体现各自专长,共同为自闭症患儿的康复发展出谋划策。同时,政府各职能部门协同推进,通过各部门联席会议成立指导中心,将社会资源统筹管理,逐一落实患儿的各种需求,由此建立起“儿童(家长)—教育康复机构、幼儿园和学校—指导中心—相关部门”的闭合式工作网络,有力保障教育康复的时效性。

  (本文系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省特殊教育学术交流基地专项课题”(18226)和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6EDE0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