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 主编 杨一帆 张劲松等著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报告(2020)》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年10月。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对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巨大价值,也映射到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现实场景之中。传统的养老模式也难以应对老年人日益复杂、多元化的需求,医养结合已然成为发展趋势,而整合两者的数据资源无疑是重要工作之一。以互联网为载体,引入大数据支撑,将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探索在不同层面展开,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内容摘抄:培育医养结合数据要素市场的意义
当前,数据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高度重视。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据对于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巨大价值,也映射到积极应对老龄化的现实场景之中。
医养结合的核心是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持续性的综合服务,从而发挥好“1+1>2”效应,为我国积极应对老龄化提供解决方案。其中,数据资源整合是做好医养结合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医疗健康是专业度极高的领域,越来越依赖于数据的生成、存储、处理和传输,而数据的获取及分析对提高行业企业、政府及国家竞争力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极大激发了全社会加快医疗健康领域大数据应用发展的热情和行动。随着健康医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资源价值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大大增加,在养老服务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加快培育医养结合相关数据要素市场,对激发活力、产业升级和跨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是激发医疗和老龄事业产业的发展活力。医疗健康领域是当前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也是市场所认同的最具有经济价值的方向之一。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也为这一市场提供了空间和机遇,数据要素市场将会激发出各自的发展活力。“互联网+医养”的应用,特别是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诸如远程健康服务、智慧养老服务等,都需要医养数据的持续性的有效支撑,从而促进医养服务的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及商业模式变革。
其次是促进医养结合相关服务的智能升级。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数据与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密切相关,前者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后者则寄托了人类对老龄阶段美好生活的期待,相应的数据也会带来更大的价值。以泰康保险集团的医养板块为例,通过整合健康医疗服务资源,搭建健康服务网络平台,泰康将医养数据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进而将传统保险、医疗实体以及现代健康管理服务理念进行融合,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实现了数据的增值应用与服务。
三是支撑医养结合和老龄事业的发展创新。2018年,山东省依托省级人口健康信息大数据平台,收集全域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对老年人的基本健康状况、健康风险因素、医养结合需求等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从而测算了2018-2030年本地区老年人口数量及健康发展趋势,为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提供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开展社区日间照料、发展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了一手资料。另一方面,医疗健康与养老服务数据在数据产权归属等方面相对清晰,非常适合关联产业的持续创新。只要做好核心数据的保护工作和解决使用权的计价问题,这些数据就能快速地开展应用,这对于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无疑是具有先发优势的。
内容摘抄:我国医养结合数据资源建设与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的养老模式正经历着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变迁,以社区养老设施作为依托的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已经成为当代养老模式的主要形态,而多元参与老龄事业和产业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由于家庭的社会功能不断弱化,养老的部分功能逐渐向社会转移,同时也代表了信息沟通日益发达的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向往让过去单一的救助型养老,逐步向全方位]的福利型养老转变,从基本的日常照料逐渐包含了医疗护理、精神慰藉、休闲娱乐等方方面面。此外,传统的养老模式也难以应对老年人日益复杂、多元化的需求,医养结合已然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形势的发展趋势,而整合两者的数据资源无疑是其重要工作之一。以互联网为载体,引入大数据支撑,将健康管理与医疗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探索在不同层面展开试点,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政府部门:以基层试点促进数据共享开放
政府主导下的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严格按照国家在养老类型划分而开展的,即在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领域各自推进,彼此之间存在比较清晰的界限划分。随着基层实践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服务日益趋同,机构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日益明显,三者的界限也日益模糊,反映在数据层面则是对数据开放共享的需求陡增,但如何打通三者的数据链仍然是亟待解决的基础性问题。在具体实践中,以“智慧医养”为内容的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公立医院医疗卫生数据资源建设与基层社区养老服务数据应用建设,成为政府主导下医养结合在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三大亮点,在目标上存在共性特征即是实现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
为了更好地开展服务,基层不断探索医疗和涉老相关数据的共享与应用,积极搭建一些公益性的综合服务平台。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在2013年启动的区域智慧养老工程,将医疗保健、家庭服务、健康监测、精神慰藉和紧急救助的数据整合到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自下而上地推动了医养数据的共享与利用。当前,以基层政府治理创新为龙头的一批“智慧养老”项目,已经成为医养结合相关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形式。此类系统主要关注和服务居民健康,并以提供健康知识学习、慢性病与常见病防治、个人健康信息预警、老人亲情关怀、社区生活服务等为内容,以整合专家医生、平台医生、家庭医生为依托,绝大多数都是围绕涉老数据的采集与开发利用而展开的,在数据质量和应用安全等方面存在着隐患。
行业企业:以跨界互补构建数据要素生态
医养结合的数据化进程中,行业企业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传统养老服务机构与传统的医疗服务机构从响应政府号召、创新服务模式的角度,持续投入到涉老健康数据资源建设工作中,在“互联网+”的推动下不断推陈出新。另一方面, 信息技术企业也不断研发出新产品和新服务,在医疗健康和养老服务领域加大投入,力图创造新的市场需求,拓展新的市场空间,持续推动产业的良性发展。
传统机构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缺乏对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信息技术企业虽然具备这一能力但却苦于缺乏数据。只有获取大量的、准确的、有效的数据,才能实现数据算法的不断优化,实现产品的快速迭代,最终形成安全可靠的医养和康养类产品。因此,双方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上需要开展大规模合作,必须集中力量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
调研发现,许多企业所开发的智能健康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以腕带式可穿戴设备为例,除了满足传统的计时、定位测步等功能外,绝大部分企业都开发了测量心率、血压、血氧等健康指标的功能,许多产品所附带的服务也会提供健康评价和干预等,但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往往更关心产品的外观,对背后的健康信息服务并不看重。老年群体需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往往是难以通过所谓调研获得的,可行的办法就是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获得算法所需要的数据。然而,老年群体在产品使用上的主观性十分强烈,价格敏感性高,更多的原因则是由于产品算法所需要采集的数据不足,导致产品的针对性不强,造成老龄产品“好而无用”的窘境,难以为最终用户提供精准的服务,这就成了恶性循环。为此,中关村科技助老公共服务平台也为会员企业提供平台支持,在政府的有力引导和监管下,通过企业之间大规模地有序合作,让不同企业间的医疗健康涉老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创造优良的数据生态环境。
基层机构:以项目契机推动多方共建共享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是医养结合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基层卫生机构作为技术支持单位,不但定期到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健康宣讲、康复义诊等服务,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织慢性病早期筛查和心理疏导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数据资源的共享与防护无疑也成为各项工作的基础和难点,而不同于两者的其他类型社会服务机构也需要参与其中,发挥一定作用,如基层老龄协会、助老志愿者团队等。因此,基层医养结合工作的侧重点是基层组织间的协同合作。通过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有效提升数据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从基层养老服务机构的角度来看,社区医养服务大多是以项目形式落地的。2018年,北京市丰台区全市率先试点在基层养老机构开展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者的“喘息服务”。通过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资格评估和审核,采取养老机构短期托养照护和居家上门照料方式,为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开展“喘息服务”,缓解居家照护者压力,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专业照护服务。截至2019年7月底共有近1200名老年人提出了“喘息服务”申请,其中,813人完成服务匹配,完成服务540人,累计提供服务近6000人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这一项目在北京市进行了推广,也进一步深化了基层医养结合的新内容,让养老服务机构深度参与医养结合工作,共享了场地、服务和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