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黛梅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01月22日03版
近日,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一份题为《未来产业:自动化、就业与生产力》的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称,自动化可以弥补劳动力短缺,有利于提高全球生产力。虽然目前自动化研究特别是人工智能获得令人瞩目的发展,但是自动化时代尚未全面到来。
人工智能浪潮袭来
机器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我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方式。报告认为,“自动化已经或多或少改变了每个人的日常工作活动,从矿工、园林师到银行家、时装设计师,从焊工到总裁都感受到自动化带来的改变”。最新的机器人和计算机不仅可以更省时省力地执行常规体力工作,而且能够完成一些具有自动化认知能力的活动,比如作出隐性判断、感知情绪,甚至驾驶汽车。
由英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围棋(AlphaGo),掀起了“人机大战”风云,战胜了多位世界围棋名将,令世界哗然。该实验室还与牛津大学合作开发了唇读系统,此系统对唇语解读的准确率为46.8%,高于唇语专家的12.4%,而且其中的许多错误都是诸如漏掉复数词尾“s”的小错误。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如此,还有其他令人惊叹的成果,比如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开发的机器人“皮肤”,与人类皮肤一样敏感,能够“感觉”纹理,通过触摸找到物体;波士顿一家公司开发的软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识别情绪;英国赫特福德郡大学为自闭症儿童开发了一款类人机器人玩具等。
全面自动化尚待时日
人工智能的进步让人们觉得仿佛机器人会在各个领域取代人类,担心新技术对现有生活带来威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荣休教授、研究科技与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家弗兰克·列维(Frank Levy)对本报记者表示,AlphaGo等人工智能因为由电脑控制,可以计算各种可能性并很快解决问题,而有些人工智能在实验室可以完成但并不一定在实践中具备可行性。比如无人驾驶,难以想象它是如何应对路上突发的各种情况的。
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计算机科学家彼得·斯通(Peter Stone)及其团队认为,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也会出错和失败,所以,最终它们能否成功付诸实践取决于用户的认知和对它们缺陷的容忍度。随着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中使用越来越多,系统的错误可能会导致用户反感,削弱用户的信任度。此外,他们表示,虽然人工智能的应用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工作强度,同时人类和人工智能可以实现一定的互补,但人类专注于复杂的推理以及创意性表达等目前仍是计算机科技无法实现的。
报告撰写者之一詹姆斯·曼伊卡(James Manyika)表示,自动化也会被人们所排斥,特别是需要人与人之间沟通的行业,比如护理行业,而且还面临社会道德标准及法律法规的约束。报告基于对800份职业的2000个工作活动的分析预计,至2055年,一半工作可以实现自动化。但是受到技术可行性、开发和部署解决方案的成本、劳动力市场、经济效益以及社会与法规的接受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一预测可能会提前或者推后。报告还认为,整个行业或者整个经济体的自动化可能会比较慢,但是个体工人或者企业公司等自动化的实现速度将比较快。
填补劳动力匮乏困境
面对自动化的发展,最大的争论之一就是人们对失业的担忧。报告称,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发展一直让人们兴奋和恐惧,自动化的发展将可能成为失业原因的“替罪羊”。
列维认为,科技的发展必定对就业造成冲击。“19世纪末期的美国,大约有一半的人从事农业,因为当时的技术水平需要投入那么多的人力来种粮食才能养活人们。现在从事农业的仅为全美人口的2%,因为机械的投入承担了大部分工作。当然如果现在来看,我们有很高效的农业生产,但是向机械化转型的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很残酷的,他们不得不面对失去工作无法养家的痛苦。所以,在我看来,科技带来的经济转型过程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他说。
报告则比较乐观,认为在技术革新的过程中,虽然有些职业会消失,但会出现新的工种,因此不需要担心失业潮。在美国,过去25年中出现的1/3的工作是之前不存在的或者说几乎不存在的。
此外,报告认为自动化有助于提高生产力。目前许多国家都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造成适龄劳动人口匮乏。“自动化可促进经济增长,弥补许多国家出现的劳动人口短缺,”报告撰写者表示,“根据我们的情景模型,预计自动化可将全球生产力的年增幅提升0.8—1.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