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共享繁荣的”未来城市” 联合国提出世界城市发展方向和目标

侯丽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0月24日03版

  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以下简称“‘人居三’大会”)于10月17—20日在厄瓜多尔首都基多举行,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首脑、政府高层代表团以及各界代表共4.5万多人出席会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厄瓜多尔总统科雷亚分别在开幕式上讲话。此次会议的重点是重振对于可持续城镇化的承诺,为今后20年世界城市发展确立新的方向和目标。

  未来城市的共同愿景

  2050年,全球城市居民预计将增加25亿,如何建设和管理未来城市,推动建设可持续的、公平的和繁荣的宜居城市,是摆在全球政策制定者和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议题。此次会议重点讨论了社会融合与公平、城市治理、空间发展、城市经济、城市生态与环境、城市住房与基本服务六大议题,聚焦于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提高生产力、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实现全球气候变化目标等热点问题。会议通过了《新城市议程》(以下简称《议程》),以指导未来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议程》提出的未来城市的共同愿景为:使人人平等享有城市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包容性;确保所有居民以及他们的后代不会遭受任何形式的歧视,能够栖居和繁衍在公平的、安全的、健康的、便利的、可负担的、有复原力的以及可持续的城市和人居环境中,共享城市发展的繁荣和机遇。《议程》强调,可持续的城市和人居环境是全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更是一种历史机遇。《议程》还提出了具体的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变革性承诺和有效措施,旨在通过建立城市治理的创新框架,以及有效规划、管理城市空间发展,来创造包容和谐的居住环境,消除贫困,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以及城市发展的可复原性,使人人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世界资源研究所(WRI)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Ross Center for Sustainable Cities)全球主任阿尼·达斯古普塔(Ani Dasgupta)表示,城市气候问题已成为当今气候挑战的一部分,大约70%的温室气体由城市排放。随着城镇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人口迁入城市,“人居三”大会对于地球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改善发展中国家核心城市服务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人居三”大会上,世界资源研究所发布了《世界资源报告:建设更平等的城市》(以下简称《报告》)的第一部分,强调通过重点改善核心城市服务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城市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报告》提出,有数百万城市居民因无法享有核心城市服务而被迫以低效率、高成本的方式自谋生路,并面临环境污染的风险。到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将增加25亿,90%以上的新增城市位于亚洲和非洲。世界资源研究所罗斯可持续城市中心研究员维多利亚·比尔德(Victoria Beard)表示,《报告》以平等享有服务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确保居民平等享有核心服务是释放城市经济活力,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报告》总结了实现可持续城市发展的四大关键挑战:城镇化速度最快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南亚和东南亚;更多低收入国家正在加入城镇化进程;全球城市贫困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人均拥有的公共资源最少。

  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呼应全球性倡议,力求为可持续城市发展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在会议中发表讲话时提到,自1996年“人居二”大会至今的20年时间里,中国的城镇化率从30.5%提高到去年的56.1%,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实现《议程》,中方承诺积极参与和推进可持续城镇化进程,加强人居环境领域的国际合作,继续改善中国人居环境质量;发挥规划对可持续城镇化的引领作用,实现城市有序建设,适度开发,高效运行,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城市管理者面临新挑战

  与会专家认为,当前全球城市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城市管理者的任务也愈加艰巨,尤其是规模较小、较为贫穷、应对变化能力较弱的城市。达斯古普塔表示,对于这类城市而言,当务之急是解决短期需要,但这可能造成政策和基础设施的暂时固化,有碍于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每个城市发展的侧重点不同,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往往变革能力较弱,这些城市需要重点发展一些核心服务。此外,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未来城市”发展应将土地利用规划、可负担的住房和城市紧凑型发展作为重要考量。规划者应因地制宜,拿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国际智慧城市组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大数据专家里克·罗宾逊(Rick Robinson)表示,“未来城市”建设还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要求,比如,“未来城市”要解决大城市中人们通勤时间越来越长的问题,汽车主导的城市交通环境已凸显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借助大数据可以对城市交通做出更加“智慧”的规划。此外,城市规划者需要开发其他更为环保、便捷的途径改善城市交通方式,例如在城市规划中留出安全的步行道、自行车道等,给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