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斌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6年11月18日01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场合诠释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的政策主张。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首次全面阐释了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观,为构建公平公正、多元共治、包容有序、共建共享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提供了新的启迪,开辟了新的航路,特别是为团结和引领广大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重视多边主义的作用与机制,支持世界贸易组织作为基于规则、非歧视性、开放、透明、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的中心作用。当今世界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双边、诸边和区域贸易安排,这些安排应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有益补充,并与世贸组织规则保持一致,而不应成为“碎片化”的离心力。中国支持在世贸组织框架下推进构建利益平衡、包容有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多边贸易体制,加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强调发展维度。在世界经济版图发生大转型的重要时刻,中国通过不懈努力将“发展”二字浓墨重彩地写入了二十国集团发展的未来。诸如,特别考虑了发展中国家谋求广泛发展目标、实现产业与技术升级、维护公共利益和保留政策空间的诉求,并强调对低收入国家在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贸易融资、技术合作、能力建设等方面的支持,从而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倡导包容性增长。这是中国在以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达成的“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共识基础上,新增的一个重要目标与原则。这为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推进发展导向议题和完善全球发展治理结构提供了重要准则。
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强调平等的伙伴关系,而非一种等级制。中国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一律平等,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应该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
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强调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全球商业规则的良治,不再单单依赖准入、规则与争端解决等传统元素,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标准与监管一致化、发展融资、能力建设等都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新决定因素。应更加关注这些“新变量”,并有效应对经济、技术、社会与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新挑战,才能将世界带入一个繁荣而稳定的经济全球化新阶段。
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重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中国在基础设施、工业化、农业、减贫、教育等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为解决发展问题提供了有益经验,为采取促进发展的国际行动增强了说服力,也为找准发力点和设置优先领域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启了时代进步的新篇章。其中关于创新、互联网、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新能源等领域所提出的战略构想与路线图,为应对发展新挑战指明了方向。
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强调为国际社会提供物质性与制度性公共产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一带一路”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等中国提出的重大倡议,以平等互信、互利共赢为理念,以促进长期发展为导向,以提供硬件公共产品为依托,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为突破口,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与预期收益,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崭新的方案与路径。
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强调充分利用多元机制与轨道。中国主张巩固和发挥好二十国集团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主平台作用,推动二十国集团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方加强规划和战略对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合作和中非合作论坛;加强亚信、东亚峰会、东盟地区论坛、中欧峰会等机制建设;扩展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与投资协定等。
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完善创新。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中国致力于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切实反映国际新格局的变化,特别是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决策权。此外,在中国倡议下推进的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建设,都始终秉承开放、包容原则,让参与国共享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