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藻致力推进社会学中国化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 年12月23日第6版  作者:刘翔英

吴文藻认为,中国学者应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标而进行研究,首先要“迅速的有计划的进行现代社区的实地研究,对于各地方的事实材料,作系统而详尽的搜集”。因此,他提出的社会学中国化带有浓厚的救国色彩。这种运用理论方法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路,一直影响着他及其后的社会学家。

自严复译《群学肄言》以来,中国学者一直致力于引进、学习和借鉴西方社会学理论,用以研究中国社会。但西方的许多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社会。吴文藻等在社会学领域内提出社会学中国化这一概念。在吴文藻的身体力行和谆谆教导下,早期一大批优秀学者对中国社会的各个侧面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从理论上提出了许多丰富的见解,为社会学中国化作出了贡献。

提出社会学中国化蓝图

吴文藻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博士学位后,于1929 年初回燕京大学任教,提出社会学“中国化”的主张。主要包括以下含义:第一,寻找一种有效的理论构架;第二,用这种理论来指导对中国的研究;第三,培养出用这种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的独立科学人才。

他在《社会学丛刊》总序中进一步阐释了这一主张,秉持“以试用假设始,以实地验证终”的态度对待理论假设和科学研究,并提出要倡导“理论符合事实,事实启发理论,必须理论与事实糅合一起,获得一种新综合,而后现实的社会学才能植根于中国土壤之上”作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目标,与“有了本此眼光训练出来的独立的科学人材,来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社会学才算彻底的中国化”的人才培养任务一起,构成了社会学中国化的蓝图。

身处中国社会剧变中,吴文藻指出,“中国目前问题的核心,一言以蔽之,是整个社会组织的解体”,“问题的症结还在中西文化自接触以来所引起的根本冲突”。

他认为,中国学者应以解决这些问题为目标而进行研究,首先要“迅速的有计划的进行现代社区的实地研究,对于各地方的事实材料,作系统而详尽的搜集”。因此,他提出的社会学中国化带有浓厚的救国色彩。这种运用理论方法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思路,一直影响着他及其后的社会学家。

社区研究是吴文藻社会学理论的主要领域

吴文藻在《社会学丛刊》总序中明确提出,社区、文化、制度、功能等基本概念,与其他概念一起构建成社会学的“概念格局”(conceptualscheme),成为社会学的研究工具。其实,它也是一种社会研究理论,构成中国社会学研究的起点。

在吴文藻的概念格局中,社区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在《社会学丛刊》总序中,他直接将社区作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提倡运用比较法“对于各地现存的社区,作系统而精审的观察”,反映了其将社区作为社会的基础单位的理论思路。作为一种定义,他提出社区的三个要素包括人民、所处区域和生活方式(或文化)。

在这个基础上,他认为社区可分为部落社区、乡村社区、都市社区等类型,相应地就有不同的社区研究,从而将民族学和社会学及人类学的研究统合在了社区研究的框架下。社区研究是吴文藻社会学理论的主要领域。为了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他认为社会学家应当通过各种社区研究以了解国情,对部落社区或殖民社区、农村社区或移民社区、都市社区或海外华侨社区进行各种实地调研。

在社区的要素中,他认为核心在于文化。他指出,“文化最简单的定义可以说是某一社区内的居民所形成的生活方式,所谓方式系指居民在其生活各方面活动的业果,因而可以划分为物质文化、象征文化、社会文化、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他认为,社区研究就应当围绕文化而进行深入剖析。

制度概念与文化紧密相关。在社区研究中,吴文藻非常强调制度的作用。他明确提出,“社会制度比较个人行为的存在更有普遍性,制度比了个人的影响也更容易把握得住”。他认为制度是“文化的真正单位”,是“文化的功能现实”。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阐释了制度和组织(organization)、结合(associa-tion)之间的区别,提出社会制度是社会组织的单位,而社会组织是全体社会的代表,社会制度仅为部分社会的表示;社会组织是社会制度和制度间的相互关系,以及那些表示团体特性的种种未组织的和非制度的人类活动的总和及调整;结合是制度中的一种,是根据人类高度意识、理性及目的而建立的一种制度,通称“自愿结合”。吴文藻进一步对社会制度的要素进行了分解,他认为社会制度包括团体、人员、思想、机关或设备、目的或功能、规章与裁认、威权等七个要素,并具有永久性、黏着性和一贯性等特性。

通过上述阐释和剖析,吴文藻构建了一套对中国社会进行社区调查的概念体系,为后来的社会学调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以比较法作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吴文藻选择比较法作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这不仅因为比较法“类似自然科学上的方法”,也是吴文藻在英美西方社会主导的社会学领域中进行的社会学中国化的努力。为获得与国外社会学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的资料,吴文藻提出要采用理论假说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地进行观察记录,他把这种建立在理论概念基础之上、旨在理解中国社区文化与制度现状的调查研究方法称为社区研究。吴文藻构建了一整套社区研究的提纲和方法要求。

吴文藻认为,社区研究要和之前流行的社会调查区分开来。社会调查主要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主要限于社区生活的物质方面,限于一时一地的现象,“不能借此明了社会生活的全相”。而社区调查则要通过实地考察,特别是非物质方面的深入观察,强调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相互促进。更重要的是,社区研究“不但要叙述事实,记录事实,还要说明事实内涵的意义,解释事变发生的原因”。在参考功能学派等理论方法基础上,吴文藻提出要从简单社会入手,“概况调查法”和“拣样精察法”二者并用等原则。

为获得对国情的了解,吴文藻提出可通过选择五六十个有代表性的村落、若干非汉民族的地方社区、某一社会生活方面、海外华侨社会等四类研究对象进行社区调研,以获得对中国社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还提出了村落社区的研究对象和重点,包括村落结构、社会结构分化、社会生活、外部关系等都可以作为研究计划的内容。吴文藻对于社区调查方法的详细探讨,给后来魁阁的社会学调查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通过社区调查获得社会变迁的动态图景

为获得对中国社会更为全面的了解,吴文藻提出要进行广泛的社区调查。吴文藻区分了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静态的社区研究,即“模型调查”,用来了解社会结构;而另一种为动态的社区研究,即“变异调查”,以了解社会历程。当然还可以兼顾两种方法,以了解社会组织及其变迁的整体。他所说的静态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结构、社会组织等给定时间点上的社会学研究;动态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研究对象的历时变化研究,也就是社会变迁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