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社会学形成两大学科特征:探寻政治系统与社会进程互动

郝日虹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年08月21日

  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早在数百年前就被高度关注,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分析过政治现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不过,以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机制为研究主题的“政治社会学”则“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学科演进为交叉融合提供契机

  顾名思义,政治社会学“源于”政治学与社会学的相互交叉、融合。在长期从事政治社会学研究的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吴毅看来,二者之所以能够交融,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经验角度讲,宏观社会大系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子系统。要研究政治系统当中的问题,自然会涉及它与宏观社会大系统的关系。从学科发展角度来看,政治社会学则是政治学与社会学两门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吴毅解释说,“政治学的学科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社会学则主要兴起于近代工业社会,是近代自然科学思维方式‘移植’到社会研究的产物。随着社会学的产生和政治学的演进,它们彼此的相互渗透势所必然。”

  吴毅告诉记者,政治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大学科特征:一是借用社会学的定量研究、访谈调查等实证方法来探讨政治问题;二是借鉴社会学的学科视野,注重探讨政治现象的社会基础及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如社会分层与政治分层、组织与权威、政治合法性、社区政治等。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政治社会学的学科特征已经成为学界共识,不过,关于其研究取向还是众说纷纭。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教授吴理财认为,这些研究取向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种。第一种偏重于社会学研究,意在考察政治问题的社会基础;第二种偏重于政治学研究,立足“国家在社会发展中扮演关键性角色”这一基点,认为国家作为一个重要社会行动者,具有一定能动性或自主性;第三种则强调政治和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

  契合我国社会发展转型需求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学界“开启”了政治社会学的研究征程。依吴毅之见,这更多地有赖于我国当时研究实践的需求。

  吴毅回顾说,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治学领域兴起了基层政治研究热潮。要研究基层政治,就无法与社会学截然分开。比方说,探讨村庄政治,势必会涉及村庄的社会、文化、家族等一系列因素。于是就出现了与社会学“交叉”的必要。同样,要研究基层民主、村民自治等基层社会,政治治理也绕不过去。

  时至今日,我国的政治社会学已行进了20多年。在此期间,学者愈加注重立足本土实践,期待这门学科的研究成果能够经世致用。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梁莹说,诸如老龄化、流动人口、留守儿童、农民工、医患关系等社会问题的治理,国家和政府必当参与其间。探寻政治系统与社会进程的良性互动,不失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路径之一。

  吴毅更为宏观地概括了当下我国政治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关切:一是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如分析中国政治发展的动力、研究中国政治发展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背景、讨论政治发展的路径和模式、关切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等。二是基层政治的运行研究。比如乡村基层政治、城市社区政治等。三是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如公益组织的发展及社会参与、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环保政治、互联网政治等。

  “实际上,传统政治社会学所强调的一些问题也仍在我国学者的关注范围内。只不过上述问题既与政治社会学的研究传统有关,更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与转型中的学术需求。”吴毅如此表示。

  可靠数据是深化研究的关键

  政治社会学在我国的学科历程并不算长,存在研究“短板”不足为奇。梁莹希望,随着理论探讨的逐渐深入和研究方法的进一步规范,能够提升我国政治社会学的国际化程度,为该学科贡献“中国智慧”。

  “就研究的发展来说,宏观政治社会学问题的研究尚待加强。若论及研究方法,田野工作及访谈如何规范是一个方面,对定量研究的推进也十分重要。建立可靠和分类化的公共数据平台让学界共享,是深化定量研究的一个重要条件。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刚刚起步,要摸索的东西还有很多。”吴毅表示。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郝日虹

http://soci.cssn.cn/shx/shx_sxk/201508/t20150821_21297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