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张景华《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10版)
上期《论苑》摘登了在由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北京市委社会工委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调研成果交流会上的专家发言。在此次成果交流会上,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部分省市的社会建设工作部门负责人也就深化社会治理、社会建设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提出了新时期加强社会建设工作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和真知灼见。
本版内容由本报记者董城、张景华整理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建设(2015年)
作者: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 鲍宗豪《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10版)
2013年12月,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与上海华夏社会发展研究院合作,研究制定了“社会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评估发布了《北京社会建设研究报告2013》。2014年初,进一步研究了2014年的社会建设报告问题。大家一致认识到,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仅停留在北京社会建设报告研究是不够的,应当立足北京,面向全国和世界,逐步建立健全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社会建设指标体系,形成高水平、大视角社会建设年度报告。2014年我们和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合作组成课题组,经过深入研究,形成《中国社会建设报告2014》。
受课题组委托,我们在京发布“中国社会建设报告2015”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一)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研究社会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这是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指针。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社会建设、改革、治理,并搞好深入、系统、科学研究,是新任务、新要求,必须落到实处。这个报告,就是“四个全面”的具体落实和体现。
(二)社会建设绩效水平需要科学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积极以社会治理创新推动社会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社会服务经费:2013年4276.6亿元,2012年3683.8亿元,比上年增加16.1%;社会组织:2013年547245个,2012年499268个,比上年增加9.6%;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2013年94620个,2012年91153个,比上年增加3.8%;社区服务机构覆盖率:2012年是29.5%,2013年是36.9%,增长了7.4%。但是从三个五年计划期看,社会组织数:“十五”时期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15.8%;“十一五”时期平均增长速度为6.9%;“十二五”时期前3年年均增长速度为7.0%。社会组织的发育是社会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十二五”时期的发展低于“十五”时期,说明这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以上一些数据反映了中国社会建设的绩效。那么,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社会建设处于什么水平?各种统计年鉴中有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社会保障的相关数据,但缺乏整体的评价,缺乏对各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水平差距的揭示。因此,研究与评价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对于各省市自治区从中发现优势与不足,具有重要意义。
二、报告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中国社会建设指数的结构
中国社会建设指数——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治理、社会环境等指标。架构中国社会建设指数体系的内在逻辑要求是:①要根据同类性或同质性指标来架构指标体系;②不同评价维度的指数既要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互补性;③所筛选的每一评价指标,要具有解释力度强和数据可采集、可比较、可跟踪的特性。课题组从各类权威统计年鉴中选取37个评价指标,分析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的现状、经验及其发展特点。
(二)中国社会建设指数计算方法
选择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中国社会建设指数。
⒈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是:对原来多个变量进行适当的组合,组合成一些指标,用较少的指标来近似代替原来的多个变量。这种由原来多个变量组合而成的指标,就称为主成分。
⒉主成分是原来各个变量乘以一些系数以后加起来得到的一个指数;各个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为了运用中国社会建设指数衡量中国的社会建设水平,并且根据这个指数,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排序,我们对原来多种与社会建设有关的评价指标(即原变量)的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求出主成分分析的全部计算结果。
⒊为了分析中国社会建设的特点、水平,我们不仅立足国内比较,对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国1000万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社会建设作横向比较,同时,对中国与G20国家社会建设水平比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社会建设水平与世界城市纽约、伦敦等比较。
三、主要评价结果
(一)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得分排序
为了使中国社会建设指数的数据更科学更准确,课题组又对2013年、2014年、2015年的指标和原始数据作了全面反复的审核、校对,计算了31个省市自治区3年的得分及其进步指数。
(二)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社会建设的特点
从20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得分看,除了西藏、宁夏、新疆等9个省市自治区得分有所下降外,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社会建设总指数得分仍然排在前五位,没有大的变化。北京为94.91分、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分别为88.81分、85.73分、83.57分、81.59分。
——东中西部社会建设水平不均衡。在2015年排前10位的省市自治区中,东部地区有8个,西部地区1个,东北部地区1个,充分体现东中西部社会建设水平差距。
——2015年与2014年相比,广东、贵州、海南进步明显,分别为1.96%、1.94%和1.57%。
——北京社会建设仍保持全国领先,以唯一的高于90分的分数占据首位;2015年比2014年进步0.89%。
四、2015年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指数
北京社会建设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北京16个区县之间也不平衡。
在2015年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指数排名中,前四名的区县及得分分别为:西城区97.23分、东城区96.94分、海淀区91.14分、朝阳区90.97分。
在2015年北京市16个区县社会建设进步指数排名中,前五名的区县及进步指数分别为:丰台区1.15%、东城区1.14%、通州区1.14%、大兴区1.09%、朝阳区1.08%。
北京:加快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办主任 宋贵伦《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10版)
北京社区蔬菜直销车为居民带来了很大方便 资料图片
多年以来,北京市坚持一手抓顶层设计,一手抓夯实基层基础,全市社会建设基本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北京特点的工作框架体系,开创了崭新局面。今年5月13日,北京市委召开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深化北京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北京市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城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北京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四个文件。以此为标志,北京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关于深化北京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由北京市委社会工委牵头起草,总的思路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理相结合落到实处,围绕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两个维度谋篇布局。具体来讲,从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角度,强调着力处理好上下、左右关系,即上下处理好党组织、政府组织、基层组织、自治组织的纵向关系,努力在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实现政府工作重心下移、加强基层治理创新、动员社会参与四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左右处理好政府、社会、市场的横向关系,努力在政府转变职能、增强社会活力、引入市场机制三个方面下功夫求实效。从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角度,着力提高“四个能力”,即在提高系统治理能力、依法治理能力、源头治理能力、综合治理能力上下功夫求实效。其他相关文件则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精细化,围绕加强城市管理主题,把街道办事处建设成职责明确、协调有力、执法有度、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的基础平台,把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上海: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
作者:上海市社会工作党委研究室主任 方士雄《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10版)
第二届上海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评选活动资料图片
上海市2014年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市委1号重点课题开展调研,并形成了“1+6”文件成果。“1”是《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6”是“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创新居民区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建设、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完善村级治理体系加强基层建设、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等6个配套文件。这些政策文件都是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如,街镇体制机制、基层队伍力量建设、管理资源和执法资源的配置、基层工作经费保障等问题,努力实现“让基层更加有职、有权、有物、有人”。今年,在1号课题成果基础上,上海市全面贯彻文件精神,积极推进调研成果的落地,主要包括:创新社区党建工作,优化调整街道区域化党建领导体制;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全面取消街道招商引资职能,将工作重心转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加强居(村)委会自治,推进居(村)减负增能,建立以议事协商为重点的民主决策机制;促进社会力量有效参与,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和《承接社区服务的社会组织指导目录》;拓展深化网格化管理,完善网格化运行机制;完善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等重点内容。
广东:坚持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
作者:广东省社会工作委员会专职副主任 王光圣《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10版)
深圳市幸福相约·社区趣味活动
资料图片
广东省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在系统治理方面,加强决策系统、标准系统、信息系统建设,成立省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出台《广东省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及分工方案》;探索建立社区事务准入标准,制定社区治理主体职责清单、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目录、社会企业认定标准等,逐步形成社会治理标准体系库;建设网上办事大厅,年内将覆盖全省所有镇街,同时将推出网上办事大厅手机移动终端,通过信息技术最大程度整合流程、汇聚资源和服务群众。在依法治理方面,坚持社会治理于法有据、以法律服务促进社会治理、依法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打造社会建设法制化示范市,大力推进“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着力在法治平台上解决“信访不信法”问题。在综合治理方面,加强综合监测、综合施策、综合评估一体建设,着力构建基层协同善治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社会治理统计监测体系,同时,目前正在研究建立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在源头治理方面,强调以诚信建设为基础、以社会问题为导向、以公众参与为动力,出台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动流动人口社会融入,培育发展服务组织,逐步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局面。
贵阳:运用“大数据”开展社会治理
作者:贵州贵阳市委群工委(社工委)常务副书记 魏发志《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10版)
贵阳市建设“社会和云”平台,运用“大数据”开展社会治理。从目标定位来看,主要是围绕“一个核心”,即牢牢抓住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个核心;从功能定位来看,主要是具备“两大功能”,即服务功能与管理功能;从机制运用来看,主要指向“三项再造”,即政府决策机制再造、社会事务管理机制再造、公共服务机制再造;从系统框架来看,主要是构建“四个平台”,即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公众参与、公共决策4个子平台系统;从建设推进来看,主要是分为“五步推进”:一是聚“条”成“块”,将“条数据”整合为“块数据”,数据信息量是实现大数据社会治理的基础。二是联“块”织“网”,实现块数据之间的网关联,让数据具备可挖掘可分析的潜在价值。三是以“网”建“云”,打造“一心两库”,即依托贵阳市大数据信息中心建设全市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建立一个核心数据库、一个备用数据库。四是以“云”施“治”,用好“社会和云”大数据云平台有效实施社会治理。五是善“治”促“和”,“社会和云”是手段,核心是要坚持党对社会建设的统筹领导,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南京:全面推动街道社区体制改革
作者:江苏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社建工委书记 祁豫玮《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10版)
南京市坚持“治”是关键、“理”为根本,全面推动街道社区体制改革。作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南京市结合具体实际,理清条块关系很难处理、街道职能定位不清、街道社会服务功能薄弱、居委会功能行政化四个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坚持“治”是关键,寻求更好的模式方式破题;一方面,坚持“理”为根本,进一步理顺区、街道、社区的关系。
去年10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突出街道在社会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突出社区自治功能建设,建立为民服务绩效考核体系,取消城区街道社区经济指标考核;改变街道“机关化”倾向,建立健全扁平化服务机制和协同机制,推进工作重心下移;全面推进社区“去行政化”改革,强化社区自治,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具体来看,一是主城四区和其他区部分街道取消了经济指标考核;二是街道回收由社区承担的27项行政服务事项;三是街道设立便民服务中心,由“全科社工”提供“全科政务服务”;四是基层活力迸发,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社区自治路径;五是市区财政配套,为每一个社区划拨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六是全市范围启动“智慧社区”建设工作。
无锡:打造志愿服务新模式
作者:江苏无锡市文明办副主任 商明《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10版)
无锡市打造社工、志愿者联动志愿服务新模式。社工与志愿者是社区建设的两根栋梁。为有效整合资源,进一步发挥社工的专业优势和志愿者的精神引领作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社会化、专业化,无锡市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以社工、志愿者联动为基本着力点,建立起“服务阵地全覆盖、素质提升全参与、运行管理全过程”为主要内容的“三全工作法”,积极构建“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良性互动格局。一是服务阵地全覆盖,做强联动平台。按照扁平化管理“减少管理层级、增大管理幅度”的要求,推动社工和志愿者下沉到社区、村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社会公益组织孵化园三大平台。二是素质提升全参与,夯实联动基础。实行准入制引进、职业化培训、实行标准化评价,不断加强对社工和志愿者的素质培训。三是运行管理全过程,彰显联动成效。以“科学、严密、顺畅”为原则,推动志愿服务运行管理机制的流程再造。
嘉兴:“三社联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
作者:浙江嘉兴市委副秘书长 陈新友《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10版)
嘉兴市深化“三社联动”推进嘉兴社会治理创新发展。近年来,嘉兴市按照“城乡社区为平台、政府扶持监督、社会组织承接、项目化管理运作、专业社工引领、志愿者参与”的思路,进一步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提高专业社会服务能力,着力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加大推进力度,进一步深化“三社联动”品牌建设。通过“三社联动”形成了“三社”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二是夯实“三社”基础,做好社区“加减法”,推动社区“减负增效”。三是加强培育管理,发挥社会组织功能作用,围绕让社会组织等主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润滑剂”和“减压阀”的功能,积极推进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四是加强队伍建设,推动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新发展,涵盖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社区建设和婚姻家庭、戒毒、信访、司法矫治等领域。
温州:“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作者:浙江温州市委社工办副主任、市民政局副局长 王绍寅《光明日报》( 2015年07月11日 10版)
温州市加强“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在温州基层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中,政府、市场、社会一直比较融洽,民营经济、民间组织、民间资本是温州现代社会治理的精髓。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的基层平台和多元主体作用不断深化,为“社会共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温州市加强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呈现出新局面。一是推进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改革,改革社会组织管理登记体制、创新孵化服务平台建设、深化民办非企业单位产权及回报制度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工作,使其成为社会共治的重要主体。二是推进城乡社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社区社会组织民主选举,搭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基层民主协商形式,推动社会管理向协商合作转变。三是推进社工人才体制改革,创新建立社工考录制度,建立专业化社工培训基地,推进社工、义工联动机制,使其成为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