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29日 21 版)
人类社会发展到当代,地球上演进出各种新故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其中,追求现代生活方式,享受现代文明成果,按照美的规律创造新生活,是人的天性和自然、历史、进化的客观规律,是基本动因。而经济、政治、社会的变化是这种根本追求的过程性特征,文明多样化则是它的结果。不管在什么社会制度下,这个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顺应历史、把握规律,推动亚洲攀登世界文明的新高峰,是我们亚洲各国人民共建地区命运共同体的新使命。要改变新老殖民主义给亚洲留下的落后局面,重树亚洲的尊严和自信,就必须求同存异、共谋发展,团结起来创造亚洲的新文明。本次论坛的主题——“知识互联——亚洲发展的创新思路”,反映了亚洲人民追求美好前景的心声。借此就亚洲跨越数字鸿沟,实现知识互联、文明互鉴、经济互利、政治互信,讲几点个人之见。
(一)跨越数字鸿沟。当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主导力量,谁在信息化上占领制高点,谁就能赢得先机、掌握优势、引领未来。而亚洲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数字鸿沟”,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差距太大,不仅表现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阶层与阶层之间,还表现在男人与女人、老年与青年之间。“数字鸿沟”带来的发展不平衡,不仅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产生极大影响,而且对生产、生活、教育、医疗、消费、家庭都带来不公平、不合理。所以亚洲各国要创造新文明,首先要以开放之心态同心协力建设先进的信息大通道,连接跨境宽带网,打破制度、疆界、信仰、战乱、封锁等各种人为的数字阻隔,开放传播知识的平台,缩小因数字鸿沟造成的信息、知识、认知、沟通、交流等方面的差距。尤其在基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知识数据库这些支撑地区发展的基础设施上,要赶超世界一流水平,提升地区信息化水平,为创造亚洲新文明奠定互联互通的基础条件。
(二)加快知识互联。文明社会已进入第三个形态,即信息社会。如同农业社会的土地、工业社会的机器一样,知识成了信息社会最重要的资本,无形资产成为创造一切财富的重要工具。谁拥有更多知识,谁就能率先发展。中国正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知识互联、知识共享也是亚洲各国各地区的迫切需要。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亚洲应共建知识互联互通机制,媒体、高校、知识数据库等知识创新和传播机构,应打通知识传播平台、开放在线精品课程、扩大知识传播网络的覆盖面、增加跨国留学讲学的规模,释放知识的力量。要用互联网思维代替对抗、战争、遏制的传统思维,营造亚洲和平、开放、共享知识资源的友好氛围。
(三)促进文明互鉴。亚洲各国都有独特的传统文化优势,形成亚洲文化多元、多样的特色。在今天全球传播、文化创新的形势下,亚洲各国更应加大文化交流与合作,用文化来增进了解和共识,沟通信息和感情,提升人类的文化关怀,丰富各国人民的精神世界、情感生活,抚慰现代化引起的文化焦虑、浮躁、暴怒等不良心态和情绪,提高人文修养和道德水平,为和谐亚洲创造文化环境。亚洲文化本是山水相连的自然之魂孕育出来的,同根同源、血脉相通。建议采用文化论坛、大众传播、产品贸易、民间交流等多种渠道推动亚洲文化大交流,形成精神相向、包容互鉴、开放自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担当亚洲新文明的灯塔。
(四)实现经济互利。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亚洲充满了发展生机。去年由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全球创新百强榜上,亚洲企业上榜46家,首次成为最大赢家。在全球互联网企业十强中,中国占据4席。亚洲市场潜力巨大,创新发展势不可挡。但整个亚洲因制度藩篱、技术封锁、市场壁垒、关卡重重,加之历史负资产影响,开放、合作、共享水平较低,导致国与国之间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时至今日,应该站在亚洲之外看亚洲,如何使这个古老大陆重放光彩,亚洲各国应以战略思维思考经济全球化中亚洲崛起之路,创造属于亚洲的文明。
目前,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筹建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就是在构想亚洲发展的前景,为亚洲各国乃至世界各国提供合作发展的新平台,得到亚洲各国和沿途海陆国家、地区的欢迎和支持。目前至少在四个方面存在合作发展的好机遇:一是能源、交通、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改善亚洲发展的基础条件,为工业化、信息化提供基本支撑。二是网络、通信的互联互通,扩大知识共享,加快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产业的扩散力度。网络技术开发潜力大、创造就业岗位多、经济价值高,能很快造就千万、亿万富翁,对提高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关联度高。三是商品贸易和服务市场,这是目前地区经济最活跃的一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增加,特色商品制造和贸易市场扩大。由于结构调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上升,发展服务贸易也是亚洲各国互通有无的重要方面。四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互动发展。以中国经验看,互联网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业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门类,支撑了中国经济的较快发展。这些轻型结构的产业投入少、见效快、门槛低、风险小,应当是各国互惠发展的优先选择,既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文交流,又能提升亚洲文明水平。
(五)增进政治互信。不同的政治制度是各国依据历史和现实、经过人民选择的法定的国家治理体系,体现着不同国家的政党制度、政权性质和政治模式。但这并不妨碍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合作。在恪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前提下,建立和增强政治互信,促进亚洲各国友好合作,是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幸福安宁的大事。由于国际利益集团的插手,亚洲形成了复杂局面。主权争议、领土争端、利益冲突、局部动乱、军事对抗时有发生,存在民族之间仇视情绪蔓延,经济之间合作受阻,国家之间关系不正常,政府之间信任度很低等问题。这些问题损害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美好愿望,影响亚洲走向文明之巅的进程。那些开历史倒车的“政治家”,应好好反思:挑起争端、制造混乱,搞得世界不安宁,人民受苦难,就违背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主题。奉劝一些国家的当政者放弃对抗思维和扩张野心,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回到和平的立场上,加强对话、交流、沟通。各国应增进共识、友谊、信任,争取求同、存异、立新,用智慧创造解决矛盾、纠纷、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只要政治互信做到了,亚洲的团结发展就大有前景。二战后的历史证明,对话比武力更有效,没有什么武力对抗能打出一个和平、安宁、民主、富裕的国家。
创造亚洲新文明,需要亚洲国家领导人登高远望,以政治互信保障亚洲前进的新秩序。创造亚洲新文明是全亚洲人民的共同事业,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
跨越数字鸿沟,创造亚洲新文明,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知识经济大发展的结果。让亚洲人民团结起来,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共谋发展,造福人类,开拓东方文明的新境界。
(本文是作者5月18日在博鳌亚洲发展论坛(澳门)上的演讲,发表时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