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田豆豆 《 人民日报 》( 2015年06月28日 10 版)
农村是假冒伪劣商品销售的重灾区,农民想买城里质优价廉的“正品”商品,有点难。
农民种地利润薄,有时还面临瓜果蔬菜烂在地里的风险。农产品直接卖进城,也有点难。
为解决这些难题,今年1月1日,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推出首个三农电商平台“E农管家”。农家店主、县城批发商纷纷“触网”进货、交易、结算。截至目前,已网罗1000多户上游批发商,2.2万户下游农家店,实现了湖北69个县域全覆盖。
农民网上进货:成本降了两成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地处大别山区。
日前,记者在红安县长兴村红运超市看到,一排排烟酒副食商品的中间,摆着一张大老板桌,桌上一台大屏电脑,桌边几部转账电话。老板娘隗润花在电脑上点开“E农管家”的“惠农商城”,22家批发商的图标就呈现出来。货比三家后,她下单买了一箱关公坊。支付方式有网银、转账电话、货到付款等5种,隗润花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转账电话方式。
农行湖北省分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李杏花介绍:“‘E农管家’打通了转账电话与电子商务的结算系统,有助于让电商网络通过农行覆盖全省的3万家惠农通农家店辐射千家万户。”
“过去我要隔几天跑趟县城,一家家去选。现在坐在家里就能进货,价格比原来还便宜。”隗润花笑眯眯地说。她上“E农管家”才两三个月,每个月的进货成本比过去减少了20%。
“老板!买条烟。”正聊着,一位大姐来购物。隗润花连忙招待,拿条码枪一扫,这笔交易就扫进了电脑。“95元。”大姐直接递上了一张社会保障卡。一刷卡,交易就完成了。
刷社保卡购日用品?把社保卡翻过来一看,原来社保卡本身就是一张农行的银行卡。“农行为农民订制的社保卡,是功能齐全的银行卡,可过去农民也就是取一下一个月几十元的养老金。有了‘E农管家’,这张卡真正激活了。”农行湖北分行行长朱正罡说。
受益的不仅仅是农家店主,还有“新农民”。5月27日,红安县春晓农庄“庄主”周学农上“E农管家”订了几袋化肥,第二天就送进门了。他说:“送货及时,价格也优惠。过去我买农资,要到县里,有的进口种子、化肥,还要到武汉、山东等地去找,现在坐在家里就能买,真方便。”周学农流转了6000亩山地种植苗木,兼种一点瓜果蔬菜。每年,他得花200万元购买农资。为了降低成本,他也曾尝试过网上订购农资,“但人家40吨才起发一车货,运费1万元。运费贵不说,我这里用量有限,一次存储那么多农资不方便。”周学农说。
县域批发商自备车送货,打通物流到村“最后一公里”
“今年3月,农行向我推荐‘E农管家’,我还嫌麻烦。用了两个月,我算尝到甜头了,客户增加,成本下降。去年我的销售额是6000万元,今年达到8000万元没问题。”红安县三新利隆商贸有限公司的老板张年军说。三新利隆是一家经营种子、化肥等农资的县域批发商。过去,销售主要依赖乡镇下级经销商。“每个乡镇一般由一家农资经销商‘垄断’。我发货只能找他们。他们不仅一吨化肥加价200到300元卖,还常向我们打欠条赊账。”张年军说,“现在好了,我们可以直接向农家店和农业大户供货,而且网上结算,现金流有保障。”
李杏花说:“发展三农电商,物流是最大瓶颈。一些成熟的全国性电商,物流辐射面广,但下沉不够,很多只到县城,乡镇村基本不到。‘E农管家’引入的县域龙头批发商都自备车送货到村,打通了物流到村的‘最后一公里’。”
批发商兼做物流,运输成本会不会上升?“不会不会,我的六台货运车,平时就天天在乡下跑,用了‘E农管家’,一车反而一个月节省7000元。”红安县凯祥商贸有限公司老板鄢吉柳算了笔账:“原来,我每台车配备一个司机、一个业务员,一家一家门面去推销。现在,我根据订单送货就行了,一台车只需要一个司机兼业务员,不跑冤枉路,油钱也节约了。”
鄢吉柳批发的是双汇火腿肠、伊利牛奶等副食品,年销售额数千万元。在他的仓库里,记者看到堆积成山的货物箱。“副食品批发,就怕食品过期,‘E农管家’帮我们实现了‘进销存管理’,每箱产品都扫进了电脑里,可以实现先进先出,后进后出,避免食品过期。” 他说。
“‘E农管家’可以积累大量交易订单、支付结算数据,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挖掘等技术,依托‘E农管家’交易数据开展信用评定,对批发商、农家店、种养殖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构建三农融资服务新模式。”朱正罡透露。
湖北银监局局长赖秀福表示,湖北农行的这一举措,契合当今“互联网+”时代潮流,顺应“产业互联网”和“农村电商”的发展趋势,践行普惠金融,走出了一条具有差异化竞争特点的农村金融服务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