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

《北京日报》2015年05月27日

      昨天,《北京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对外发布,数据显示本市养老机构近八成位于五环外,西城、东城、朝阳、海淀和丰台5个区县养老床位缺口均在5000张以上。虽然养老床位供给不足,但养老机构入住率并不高,只有40%。

      蓝皮书由北京怡年老龄产业促进中心、北京北奥会展有限公司、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出版。据蓝皮书预计,未来五年本市将新增近百万老年人口,养老床位预计需新增8万张以上。

    五环外养老机构趋于饱和

      报告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介绍,该报告对本市四百余家养老机构进行深入调研,对五十余家具有代表性的养老机构院长进行一对一访谈。

      蓝皮书显示,2013年本市养老机构数量已达410家,床位8万余张。但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远郊区县,其中,位于五环外的养老机构占比近80%。六环以外的养老机构高达216家,超过总数一半。五环以外的养老机构床位为6.542万张,约占总数的83.4%。而东城区只有948张养老床位,仅占不到2%。

      蓝皮书认为,五环以外不管是养老机构数量还是床位数量都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未来,五环内是养老机构的较优选择。

      按照本市规划的“9064”养老模式,4%的老年人选择机构养老。依据此规划,本市养老床位缺口在两万张以上。除昌平、大兴、平谷、密云和延庆外,其余11个区的养老床位均存在缺口,缺口较大的是西城、东城、海淀、丰台、朝阳5个区,缺口均在5000张以上。

      如目前全市12万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全部入住养老机构,本市的床位缺口则接近5万张。

    养老机构入住率仅40%

      虽然养老床位总量供给不足,但养老机构入住率仍偏低,仅40%左右。研究人员表示,造成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养老机构的投建与老年人口的分布存在空间错位,且与老年人的需求不相匹配。

      研究人员认为,养老机构地址应该“四近”:近社区、近医院、近风景较好的郊区、近公园等活动场所。研究人员对老人的访谈也显示,老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最关心的两个因素是医疗条件和离家距离。但从目前8成左右养老机构和床位在五环外来看,并不符合老人的需求。专家建议,未来养老机构应逐步向社区回归。

      从2012年各区县养老机构的入住率来看,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入住率较低的区县均在偏远地区,而入住率较高的以核心城区居多。其中,入住率最低的是怀柔,仅有16.06%;最高的是西城为67.79%。怀柔、延庆、门头沟和顺义入住率低于30%,朝阳等7个区入住率低于50%,大兴、东城、密云、石景山和西城的入住率在50%以上。

    有医保点养老院不足50家

      老年人普遍患有慢性病,对医疗的需求十分迫切,但本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供给不足。

      据介绍,目前全市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的供给模式主要有以下类型:养老机构内设具备医保定点资格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靠近医保定点医院,养老机构医务室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养老机构与附近的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就医绿色通道,以及养老机构与医保定点单位联建、医保定点单位送医上门等。

      依据蓝皮书,目前北京内设具备医保定点资格医疗机构的养老院不足50家。大部分养老机构的做法是医务室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但养老机构主要分布在五环以外,真正靠近医保定点医院的养老机构数量有限,难以满足老人的医疗需求。

      调查还显示,有45.65%的老人反映,现住的养老机构没有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有27.27%的老人认为,养老机构目前提供的医疗服务没有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老人对于各类医疗服务的需求来看,定期体检以及养老机构内部配备医疗定点单位的需求比例最高,其次则是建立健康档案和输液等医疗服务。

    相关新闻

    亲情护理课送进六千社区

      如何在专业养老护理匮乏的情况下,帮家有老人的市民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更好地照料老人?为满足市民对专业护理的迫切需求,社会组织将走进本市325个街道、6000多个社区,为社区居民送上亲情护理课,传授专业的老人护理知识。

      昨天,“居家养老·亲情护理——贯彻《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居家养老亲情护理工程”社区公益活动启动。这项由市老龄产业协会发起的公益活动,将帮助家有失能老人的市民学习专业护理知识,在照料老人的同时,避免老人摔倒、褥疮等风险的发生。

      按照计划,老龄产业协会将通过开设“居家养老·亲情护理大讲堂”,对接北京地区325个街道、6000多个社区,将亲情护理课直接送到市民身边。护理课的内容融合国内养老服务需求,强调亲情护理,来自第一福利院、老年医院的专业护理员、护士等志愿者,将为广大老年人及其家属普及居家养老护理理念、知识点、技巧等知识。

      据了解,许多家有高龄老人、失能老人的家庭,对于护理老人的知识,基本还来自于自己总结或邻里间口口相传的经验,对老人的照料更多停留在吃好、睡好等基本阶段,尚缺乏老人慢性病带来的跌倒风险、如何避免老人摔倒、卧床老年人的褥疮防治等知识。此外,在如何为病中老人洗澡、按摩,进行肌肉能力康复训练也亟须“补课”。

      目前,本市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呈现出“程度高、速度快、高龄化突出和纯老家庭、独居老人较多”的特点。截至2014年年底,本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已达290多万人,且每日还在以400人的速度增长,需要护理照顾的老年人口(包括高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60万人左右。亲情护理工程将让这60万老人和他们的家庭直接受益。“老人或者家属掌握科学、专业的护理技能,不仅能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还能直接提升老人的幸福指数。”市老龄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吴世民说,通过亲情护理课,可以让家属掌握基本护理技能,使老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

      据介绍,本市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岗位上,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严重不足,上岗人员中外来务工人员比例高,培训的覆盖率较低。今后本市将重点培养“具有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者,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专业的上门护理服务。

    http://news.xinhuanet.com/gongyi/yanglao/2015-05/27/c_1278467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