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扶贫”的社会性思维探讨

2019年07月16日 11: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刘军 刘俸伶 张睿智

  高校教育如何主动聚焦社会发展问题是一流大学和学科突出中国特色的重要体现。随着设计专业服务国家需要的探索日益丰富,近两年出现一批设计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案例,如四川美术学院酉阳农村供销新模式设计教学实践、中国美术学院美丽乡村营造社会实验项目、湖南大学“新通道”跨学科联合设计教学等。这既响应了工信部《设计扶贫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也体现了艺术设计介入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创新设计介入... ...[详细]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

2019年07月24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范斌

  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是基于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背景和经验,系统地解释和回应中国问题的知识整合。社会工作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但在逻辑层面,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建设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它既是社会工作的行动指南,又是社会工作的实践基础。

  社会工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性学科,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这个意义上,建构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政策体系、实务体系和人才体系成为社会... ...[详细]

激发“互联网+”助残潜力

2019年05月08日 09:29 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王旭东

  过去囿于限制,残疾人难以正常参与到社会化生产中,笔者作为其中一员,亦有亲身体会。然而,网络社会以其平等性、低门槛,为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打开了新的空间。尤其是在“互联网+”浪潮下,无论学习生活还是就业创业,无论权益保障还是脱贫致富,都可以从中获得助力、创造机会。

  残疾人服务状况与需求的大数据建设,是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2015年专项调查,继2016年、2017年全国动态更新工作推进,建成了残疾人... ...[详细]

代际支持影响老年人抗逆力

2019年04月18日 11: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虹霖 贺梦贝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率和速度的增加不断改变着传统的家庭居住方式和代际关系。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自身的规模、结构、功能及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也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近年来,城市家庭结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单身、单亲、丁克、空巢等小规模的家庭结构不断出现,家庭内的资源支持与互动随之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也使家庭内部的结构和关系更加复杂多样。

  抗逆力指的是在面对逆境时保持积... ...[详细]

开展总体历史视域中的中国社会工作史研究

2019年04月17日 09: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侯俊丹 佟萌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创新后,如何推进社会工作参与社会组织建设和社会治理,进而提升其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成为社会工作学界研究的焦点议题。除针对当前专业性教育和实务经验的研究外,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史研究近些年对反思社会工作本土化优势亦提供了不少历史经验。但是有关社会工作学科史的研究方法尚未得到系统讨论,而这一研究工作对能否建立学科史与当代学科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对能否在当前学科话语体系之外拓展...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