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互构论视野下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刍议-基于南海的案例分析

郑杭生 尹雷《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5期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社区文化建构凸显了国家、社会与市场关系重新定位的重要性。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正逐步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政府已不再是唯一权利主体。“社会互构论”注重分析多元社会行动主体间相互型塑、同构共生的关系,利用这一理论视角来看当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其各个行动主体需要放弃自己的部分权利,建立平等的参与机制,通过对话来增进理解,确立共同目标,最终建立一种社区文化建设的运作联合体,促... ...[详细]

我国六十年城市社区建设历程、脉络与启示

张勇《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摘要:纵观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历程,在时间维度上经历了政权重建时期、”单位-街居”制时期、社区服务时期、实践探索初期、实验探索时期、示范推进时期、深化提升时期,内在的体现着社区建设的地位从”拾遗补阙”到”发展战略”明显提高、建设内容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建设”逐渐完善、建设主体从”政府行动”到”社会参与”日趋多元、建设重点从”硬件设施”到”管理体制”... ...[详细]

何绍辉:重建陌生人社区认同

何绍辉《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年08月12日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在经济不断增长、城市持续扩大、现代化程度日渐加深的同时,城市居民的居住、交往与生活方式亦在发生着历史性变革。其中,由于单位制解体而导致的福利房、公房社区的退出以及以货币为媒介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商品房小区的涌现即是典型。商品房小区的不断形成,在改变人们居住、交往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亦使基层社会治理面临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

陌生化:后单位制时代的社区建设议题

在传统单位制社区中,社... ...[详细]

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与城市基层共同体的重构-社会学视野下社区建设的中国经验(1986-2012)

彭莉莉 彭家亮《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9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解体,我国城市社会实践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巨变,这使得旧有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制逐渐被新型社区体制所取代。相对于西方自下而上的社区发育实践来说,我国社区建设走的是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理论界必须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意识,认真对待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中国特色的社区理论。本文从历史背景、历史使命、实践历程、实践模式等方面入手,梳理了我国社区建设的内在逻辑,并初步概括... ...[详细]

以“有形”过渡到“无形”:中国社区研究史再反思

刘小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

:中国社区学派的突出特色是以“社区”作为具体载体来透视“社会”或“国家”,通过“小地方洞察大社会”的方法论,希冀从“有形村落”认识“无形中国”。研究社区、超越社区,“有形”过渡到“无形”的社区研究路径,既是学术场域的内在传承动力所致,又是中国学人的学术责任和国家情怀使然。中国社区研究可以通过渐进式的三个步骤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逐步认识“无形”中国。文章通过对中国社区研究史的回顾,试图回答社区研究从有形社区到...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