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网络-邻里-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研究评述与展望

刘佳燕《城市规划》2014年第2期

:当前的全球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进程对于传统上作为“地方实体”的城市社区以及社区规划研究方法都提出了重大挑战。聚焦于关系研究的社会网络分析,作为城市社会研究中一种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通过引入“关系数据”的量化研究,在微观个体与宏观社会结构之间搭建起中观层面的解释性桥梁,为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社区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文章对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兴起背景、研究视角和方法,以及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城市社区社会网络的国... ...[详细]

用“互联网+”提升政务能力

2015年6月20日 《经济日报》第6版  本报记者 李鹏翔

眼下,“互联网+”正快速改造着各行各业,当“互联网+”融入到政府部门的工作当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近日,记者在内蒙古自治区看到,当地环保部门和社保部门通过与基础运营商的合作,利用“互联网+”显著提升了政务能力。

在内蒙古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监控中心,记者看到工作人员只需要动动手指,就可以随时在大屏幕上看到全区各主要污染源的排污情况。监控中心张树礼主任表示,这是内蒙古联通公司协助环保厅打造的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该项目实现了污染源... ...[详细]

社区化是慈善事业转型新方向

刘振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11月15日

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除了重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转型之外,还应当关注社会慈善的转型。社会慈善是形塑社会道德、团结与凝聚力的重要方式,是缓和社会冲突矛盾的理想手段。社会结构转型与经济体制转轨是推动中国现时社会前进、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它们对社会慈善的影响显而易见。慈善既是经济活动更是社会活动,是连接经济领域与社会领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慈善事业进度迟于经济发展

中国的社会转型意味着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城乡二元对立分... ...[详细]

质性社区研究的三种模式——以费孝通社区研究史为参照

刘小峰 夏玉珍 余佳伲 《学习与实践》2012年第12期

:从“江村”调查到“行行重行行”的社区研究历史轨迹,体现了费孝通先生为认识中国社会及走出社区研究困境所做的努力和贡献。研究指出,拓展个案法试图建立微型社区研究的宏观视角;而历史比较研究则希望比较更广阔的不同的社会背景所呈现的事件及行为;同时,本土化乡村社区研究也出现了第三种路径:个案调查与区域比较相结合,它们一起构成当下质性社区研究方法论上的三种研究模式。

关键字:社区研究  方法论 ... ...[详细]

多维解析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安排

曹志刚《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3月20日第716期

在大、中城市甚至是小城市,社区“广场舞”已经成为一项活跃居民生活的重要活动形式。它在给参与者带来身心愉悦的同时,也引发了围绕社区公共空间使用的矛盾。相关各方在其中的表现,导致众人对居民道德素质做出简单直观的判断。简单的道德判断对于情感纾解可能是一条便捷路径,但极有可能遮蔽深入的理性分析。笔者试图从多维度就社区广场舞矛盾的发生机制进行讨论,从而为相关争议、矛盾的现实解决奠定基础。

个体空巢期和老龄期叠加

“空巢期”...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