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庆智 北京日报 2016年03月03日
多元主体社区力量的参与式治理是以与政府合作为基础,是持续的互动,是过程中的监督与事后的问责
当今中国社区治理的核心内容是政府管控和服务,包括社区管理、社区安全、社区服务。制度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点在于解决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并有不断地走向行政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趋向。但中国社区治理的未来不是当下基层政府不断展示的父权式亲民形象和不断强化的管理效率,而是要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建构社区参与... ...[详细]
周庆智 北京日报 2016年03月03日
多元主体社区力量的参与式治理是以与政府合作为基础,是持续的互动,是过程中的监督与事后的问责
当今中国社区治理的核心内容是政府管控和服务,包括社区管理、社区安全、社区服务。制度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重点在于解决日益复杂化的社会问题,提高管理服务效率,并有不断地走向行政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趋向。但中国社区治理的未来不是当下基层政府不断展示的父权式亲民形象和不断强化的管理效率,而是要让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建构社区参与... ...[详细]
赵罗英 夏建中《学习与实践》2014年第3期
摘 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是解决我国社区建设进程中社会资本缺失的关键。北京市D区在社区社会组织培育过程中,形成了“政府购买、项目带动、合同治理、多方参与、资源整合”的联动培育机制,探索了“技能传授”为主的师徒模式、以社会组织为主导的专家向导模式和以社区社会组织为本的同伴模式等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模式,在社会组织治理结构、居民参与、服务意识和能力、独立和自主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而在关系网络、社区规范和社区信任等方面产生了丰富的社会... ...[详细]
徐勇《学习与探索》2002年04期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的率先崛起, 城市社区自治又迅速突破, 成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化过程中最有活力的基础性部分。城市社区自治与农村村民自治在时间上具有承继性, 在内容上具有同质性, 在形式上具有借鉴性, 在结果上具有互动性。但两者处于不同的背景和生态之下, 在制度变迁的背景、组织结构及运行机制、发展走向等方面各有自己的特点。从总体上看, 农村村民自治的内在动力较强, 外部环境则较紧张;城市社区自治的内在动力较弱... ...[详细]
谢小芹 简小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摘 要:目前国内外社区参与研究存在从无到有的显性化研究的共性,但也存在内容、模式、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差异产生的根源可以从方法论和本体论层面给予解释。方法论层面而言,这涉及学术研究的主体性问题,本体论层面而言,这涉及文化自觉的问题。通过比较社区参与的“来龙”的研究,基于反思的角度,认为中国目前社区参与研究仍然将社区作为一种客体的研究对象来看待,而并未将其视为研究主体。因此,中国社区参与的“去脉”研究理应是... ...[详细]
曾芸《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摘 要:社区参与是国际援助机构实现核心目标的根本途径,同时也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解决发展中诸多问题的有效工具。基于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实地调研,对社区参与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在实践中逐渐偏离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表明,当前社区参与出现目标群体逐渐失语、基层政权逐渐走向权力中心、其他相关群体逐渐“离席”的现象,进而深入探讨了行政路径依赖的发生逻辑。研究从学术和理论批判中寻找政策出口,提出政府主动推动社会主体性成长的突破路径。
...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