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设计规范人工智能应用

2017年03月21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俊美

  3月11日,由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Goethe-Intitut China)举办的“人工智能降临——人类面对怎样的未来”论坛在京举行。与会中外学者对人工智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思考进行探讨。

促进各领域精准决策

  牛津大学数据伦理和算法学研究员桑德拉·沃奇特(Sandra Wachter)表示,人工智能在全球得到了长足发展与广泛应用,如医疗行业的病情诊断和疾病预测、保险领域的赔偿费用计算等。而人工智能使得各领域的决策更为精确,同时节省了成本,提... ...[详细]

替代传统记者?新闻写作软件前景难测

2017年03月24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赵琪

  3月7日,德国慕尼黑大学官网发表文章表示,新闻写作一直是新闻记者的专属领域,很难被他人替代。但是,随着机器人记者(robo-journalist)的出现,该领域不再神秘,新闻借助自动化软件就可以完成。新闻的写作模式因此发生了很大改变,自动化新闻写作软件的应用也在逐步扩大。这就是一些学者提到的,全景化新闻的发展趋势与关键。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学者。

  速度快占优势

  英国伦敦大学新闻学专业学者尼尔·瑟曼、瑞士苏黎世大学大众传媒与... ...[详细]

加拿大学者呼吁保障女性互联网使用权利

2017年03月13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俊美/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3月8日,加拿大国际治理与创新中心副研究员斯蒂芬尼·麦克莱伦(Stephanie MacLellan)在该机构官网发文表示,互联网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全世界使用者打开了机会之门。麦克莱伦列出了互联网与女性息息相关的四个方面:一是在偏远的欠发达地区,医疗条件不够发达,女性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重要信息,获取医疗保健服务;二是互联网可以增加女性的发声渠道,使其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三是随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数字化发展,女性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加;四是从程序设计到... ...[详细]

借助网络之力 推进文化传播

2017年03月03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王小英

  “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要产生“好”的效果,旨在改变以前国际上对中国形象的歪曲,重塑中国国际形象,是一种努力方向,也是具有明确的未来指向的形象塑造工程。然而,所谓“讲”与“传播”并不意味着滔滔不绝,单纯输出。实际上,在日常交往中,如古人所言,有“白头如新”,也有“倾盖如故”。所以“讲”与“传播”一定要从交流的效果“好”出发进行判断,也即意味着交往、传播的双方能够达成一定程度的认同。换言之,关于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讲述和传播需要产生... ...[详细]

澳大利亚学者称:大数据分析影响西方政治

2017年02月17日 中国社会科学报 王俊美/编译

        2月13日,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文化与社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路易丝·克拉布特里(Louise Crabtree)在“对话”网撰文表示,大数据的利用提高了政治的影响力,但这并未引起媒体及公众的足够重视。

  克拉布特里表示,利用人口统计资料以及有针对性的政治信息实现政治利益的做法已屡见不鲜。在西方政治选举中,候选人会参考人口统计资料、代表群众以及来自智库的信息分析选民关注的... ...[详细]